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讲述着中国古代钱币的故事(2)
币里乾坤:北京市古代钱币展
在我总结第三个“宝”的时候,就有点儿诙谐的意思了,那就是见证历史的“短命钱”。1861年,清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他临终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将次年年号定为“祺祥”,并铸造钱币。不料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在不久后废止“祺祥”年号,改用“同治”,致使刚刚铸好的“祺祥”钱未及使用便遭熔毁,仅有极少量流传至今,“短命”的“祺祥”钱如今却堪称清代年号钱中的珍品。

游览第二展厅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

中国最早的货币——商代的海贝。
古币馆的故事
一口气说完了镇馆之宝,回过头来再聊聊古币馆的故事,以便为下次去古币馆时预备好“功课”。中国货币起源于夏商,形成于东周,统一于秦代,完善于汉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跌宕的发展演变进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一部多姿多彩的中华货币史就是浓缩的华夏文明史。在进门的东侧第一展厅“中华货币四千年”展中,用朋贝初萌、铢两衡平、嬗变交融、开元肇兴、异韵同工、律制恒通和世纪晨音七个部分展示了中华货币四千年的历史。
在古币馆一层的西侧,就是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民俗钱币。民俗钱具有金属铸币外形,不具备流通功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开炉、镇库、馈赠、祈福、纪念、祝寿、上梁等用途的 “非正用品”钱币,也称“厌胜钱”“花钱”。一般认为,民俗钱起源于汉代,宋辽时期已经非常普及;明清两代,民俗钱的铸造和流传都达到了鼎盛,内容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俗钱图案千姿百态、文字内容丰富多彩,被誉为古代民风民俗的缩微“铜版画”。它的诞生与繁衍,不仅蕴含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暗示具有的强大渗透力量。根据民俗钱的外形、文字内容等,古币馆设计了镂空钱、钱文钱、吉语钱、生肖钱、宗教钱、娱戏钱和异形钱共七个专题,展示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祺祥通宝正面(左)和背面(右)。

祺祥重宝正面(左)和背面(右)。
德胜门箭楼中的战鼓雷鸣
古币馆的军事城防文化展设在德胜门箭楼。因为德胜门箭楼周围没有过高的建筑,所以可以很轻松地俯瞰车水马龙的街道,面向南面,可见玉带似的北京二环路,北面便是风景秀丽的护城河了。德胜门箭楼坐北朝南,前楼后厦,通高31.9米,内分四层,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对外的东、西、北三面墙体设四排用于射击的箭窗,共82孔,气势恢宏,非常适合拍照打卡。
相关阅读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