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青到退休,每天都有一档节目可以等候
从知青到退休,每天都有一档节目可以等候
陈雅琴
1976年,马启平和贺翠莲在陕西汉中的工厂里,和2000人一起看9寸黑白屏幕上毛主席逝世转播实况。1984年,两口子参加了厂里的电视机订购,抱回一台12寸宇宙牌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他们看《话说长江》、《望长城》。1989年,电视机也升级为25寸的昆仑牌,彩色的,1300块。这时候,《正大综艺》、羽西的《看世界》是必看的节目。2000年,家里换上了25寸的康佳彩电,还配了台DVD机。电视节目开始五花八门了,他们常看的是《同一首歌》。2007年,闺女工作后给家里买了台新康佳,退休的老两口每天除了逛公园就是守着看《名人堂》、《天天向上》、《光荣绽放》……。
年过五旬的北京人马启平和贺翠莲拥有电视机和观看娱乐节目的简史,正是几十年来整个社会的缩影,电视机的变迁以及娱乐节目的发展缩影。他们的感受虽然不能代表十几亿中国人的心声,但亦是来自大众的最普通而有代表性的声音。
“每天的节目表我们都不落下”
《旅伴》:家里拥有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什么?那时候喜欢看什么节目?
马&贺:宇宙牌的黑白电视机,360块钱。那是1984年我们所在的陕西汉中秦风机械厂给职工统一订购的。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有42.52块钱,电视机每个月扣30块钱的工资,扣了一年。只有3个台,中央台、汉中台、陕西台。节目不是全天都有的,要买好电视报看着点。主要的节目就是放歌曲、天气预报、口读新闻,有时候有港台的电影,《霍元甲》之类的,电视剧特别少。最喜欢看的就是两个纪录片节目,一个是一个是《望长城》。
《旅伴》:什么时候开始看彩色电视机的?
马&贺:买彩电是1989年我们知青回城后,那时候买电视机要凭票,票很紧缺,我是在100张票里幸运的抽到的电视机票,家里没钱,找弟弟家借了1300块钱买的。不过在买彩电之前,我们也看过彩色的屏幕,买了黑白电视不久,市面上就出了一种很薄的彩色塑料膜,蒙在电视机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色彩了,也算是过了一把彩电瘾。
《旅伴》:你们最早接触到的娱乐节目是什么?
马&贺:春晚算吗?还有经常有相声,也表演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群,很亲切。还有羽西的《看世界》,每礼拜六都有,我们从来不落下,原来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这个节目里说的都是国外的见闻,特别长见识。
《旅伴》:这么多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有很多变化,你们有什么感想?
马&贺:各个年代跟各个年代不一样的,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了。现在这个年代是年轻人看的多一点,比较与时俱进。我们原来缝纫机和手表就是最基本的,现在年轻人不欣赏这个了,这就是时代的变化,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看现在翻拍的《铁道游击队》,都觉得没以前好,以前做得细致,现在有些电视剧两个月就拍完了,赶进度,追求商业价值。
相关阅读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