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风姿
靶场风姿
科技之光
荷枪实弹的运动员,枪声四起的打靶场,每届奥运会几乎都把“射击”作为先声夺人的“开篇”和“头彩”,让首块金牌在喜庆的鸣枪中诞生。中国人不会忘记,是1984年洛杉矶的一声枪响,为我们送来了第一块奥运金牌(图1)。

(1) 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队由许海峰打破了零的纪录,获得了第一枚金牌
现代奥运会的缔造者顾拜旦曾经是枪法一流的射击运动员,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上,射击便占据了5个比赛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听到太多的枪声,对战争的厌倦和恐惧曾让射击运动退出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待到1932年重返洛杉矶奥运会后仅设2项比赛。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射击运动才开始逐步走向复苏。早期射击比赛使用的枪支全是战场上的军用武器,伴随着文明前进的步伐,这些“军火”与“兵器”陆续退出了运动场。当“人像靶”全部改为同心圆的环靶,10米跑鹿靶、跑猪靶也渐次隐去了动物的轮廓,五环旗下的枪口不再提倡对准任何生命,射击场真正变成了和平安详的体育竞技舞台。今天的射击比赛已经发展为步枪、手枪、移动靶、飞碟四大类57个项目,是奥运会上备受青睐的一大热门(图2)。

(2)射击运动已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竞赛项目
连续10多年垄断手枪速射金牌的德国运动员舒曼,被誉为射击场上的“机器人”,这一“美称”的要旨在于“机器人”具有“刚体”的稳定性。而人作为两足支撑、有血有肉的“活体”,只能在“动态”中维持平衡,因此“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射击运动员据枪瞄准时可以屏住呼吸,却不能“屏住”心跳和血液循环;身材越高的运动员重心越高,越要随时通过小脑来综合视觉、内耳前庭和半规管传来的信息,指挥肌肉骨骼系统确保身体的“静力平衡”。足底压力中心测试表明,运动员的重心轨迹始终处于晃动状态,不过训练有素的选手晃动面积较小。
与此同时,运动员手中的枪也会发生水平方向晃动带来的“X偏差”和垂直方向晃动带来的“Y 偏差”。通过红外光点测试仪可以看到,射手瞄准时枪口的晃动轨迹大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优秀运动员的晃动振幅在9环之内并且光点往返通过10环的次数频繁。可见射击的诀窍是“动中求稳”,当最佳瞄准景象出现时扣动扳机,在“晃动中击发”。不过“轻轻弯曲一下食指”却是射击中最具功力的顶尖技术,必须让食指“单独操作”而其余手指“维持原状”,并确保用力正直向后的“纯度”,不破坏据枪的稳定,达到下意识中“自然扣响”的境界。如果像开易拉罐那样“食指大动”,就会把据枪和瞄准之功一笔勾销了。至于国际射联严格规定运动员服装不许过厚或过硬,正是为了防止由此给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撑”,使人“刚化”而增加稳定性。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