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孕育——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半个世纪的孕育——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秋天,人们忽然发现,在北京西长安街和白云路交汇处的全国总工会大楼的西面,一座新的首都博物馆拔地而起(图1)。

(1)首都博物馆巨大的展厅
这一年的12月16日凌晨,在寒风中,有人很早就赶到这座宏大的建筑门前,等待新首都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刻。
“新首博”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守候了一夜,他们除了要保证开馆试运行的安全,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要确定试运行首日的第一位观众。
上午9点,新首都博物馆迎来了它开馆首日的第一位观众,这位观众名叫林征,北京林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这一天,72岁的退休职工刘运福,在开馆前就来到“新首博”,与常务副馆长韩永共同等待着与第一位观众见面。
刘运福能获得这样的待遇,是因为在24年前,寄居在北京国子监孔庙的老首都博物馆开馆时,他是买票参观的第一位观众(图2)。

(2)在新首博开馆的首日,这一老一少两个特殊观众共同见证了新首都博物馆开馆的历史性时刻
新首都博物馆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呢?
“新首博”总面积达63390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超过了12万件,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地区出土的。
这个让参观者感到强烈震撼的博物馆绝非凭空而降,假如我们追溯历史就会发现,1981年首都博物馆老馆的正式开馆也并非是它的源头。
1953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访问前苏联归来,和中央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共同发出倡议,希望参照苏联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模式,建造一座首都历史和城市建设博物馆。
这年4月,北京市政府召集了几十位专家、学者,就建设一个博物馆的动议进行了座谈。吴晗在座谈会上说,建设博物馆是为了明天,这个博物馆和北京没有关系的东西不陈列(图3)。

(3)建设首都博物馆的建议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赞同
10个月后,1954年春天,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北海的天王殿。
1960年,因国家遇到暂时经济困难,筹备处被撤销。
1963年12月,筹备处恢复工作,并定名为“首都博物馆筹备处”。
1969年9月,筹备处再次被撤销。
1981年10月1日,首都博物馆在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之后,终于破壳而出,降生在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现在人们称之为“老首博”。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