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性话题,而关于全球变暖的理论早在60年代的中国就有人提出。1961年的1月26日《人民日报》有一篇题目叫《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的问题》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就是第一任国家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图1)。

(1) 早在四十多年前涂长望就关注气候变暖的问题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涂长望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命书,是由中央军委发布的主席令,任命他为气象局第一任局长(图2),那一年,涂长望43岁。

(2) 新中国第一任气象局局长任命书
组建之初的气象局,并不叫国家气象局,它的全称是军委气象局,直接受中央军委领导。
涂长望是谁?为什么他能执掌帅印?他有什么样的身世背景?当时,围绕这些问题,外界有许多的猜测。
面对外界的各种传闻和疑问,只有涂长望自己最清楚,他对党的忠诚和信任,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
1930年春天,24岁的涂长望以优异的成绩留学英国,学习经济地理专业。10月的雾都伦敦,以难得的好天气迎来了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学子,身在异国求学的涂长望,时刻关注着来自祖国的消息。
一年后,正在德国实习的涂长望,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头条报道: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水灾,家乡武汉有10万人丧生,这场灾害彻底改变了涂长望的志向,他从原来的经济地理转向了气象科学。
两年后,涂长望的硕士论文《中国雨量与世界气候》通过了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答辩,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要求尽快发表他的论文要点,涂长望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这也是皇家气象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身为游子的涂长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不仅学有所成,还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被批准成为共产党华语支部党员。回到利物浦不久,涂长望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南京北极阁气象台的邀请信,邀请他回国的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
1934年8月底,中断了博士学位学习的涂长望,离开英国,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旅途,回到了南京。
玄武湖畔,在南京的最高点北极阁,涂长望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北极阁优美宁静的环境,让涂长望心情十分舒畅。他将自己的研究目标定为旱涝的长期预报,而这在中国气象史上是开先河之举。
相关阅读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