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道——于丹《论语》感悟
诚信之道——于丹《论语》感悟
百家讲坛

面对社会上种种物质利益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坚守诚信?面对社会上诚信的缺失,我们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呢?
人之生也直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个《论语》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而且是作为一个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来提出。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比是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什么意思呢?这个和就是那种小铆钉。我们看大车小车车上都有横梁,这横梁怎么才能铆住呢?要用木销钉包了铁以后,插在车两边的小孔里。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横梁,这车不就散架了吗?它又怎么行走呢?所以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有了横梁也是虚架上的,没有这个销钉,那么它一行走就会散掉。所以信誉对人来讲是什么?是你行走于世最最基础的那个保障。靠着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牢牢地铆住,让你颠扑不破,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或者在坦途上,一路前行都能够保障速度、效率,让你始终是一个整体,可以立得起来。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他说人的一生,要想坦坦荡荡,规避风险走下去,凭的是为人的正直,这叫人之生也直,有正直安身立命,这个人理所应当一生走得远。也有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的人啊,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世界上耍耍小聪明,投机的罔之生不是也活得下来吗?孔子说这叫幸而免,他们是侥幸逃脱了很多本应该遇上的灾难,才磕磕碰碰地活下来的。所以人凭着正直会避掉很多灾难风险。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
也许信誉并不写在你的档案里,但是信誉是人的口碑,一个人做事如何,什么人去给你一个更好的前景,这一切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心中掂出信誉的分量。
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背信弃义,甚至以诈骗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难道讲求诚信的价值观过时了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信誉?
社会是在不断地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传承下来,它是我们心里真正的火种。诚信,它不光是作为道德经典被提出来,更是一种普遍的民间信仰。
江西德兴县有一个小村子叫宗儒村,一个普通的农民王云林在2007年年初的一场山火中,为帮助别人,救火牺牲了。他曾经借过别人的钱没有还清,怎么办呢? 31岁年轻的遗孀陈美丽,一个普通的农妇,上有年迈的婆婆,还有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才几个月大。丈夫走了,整个家压在了她的肩上。陈美丽从悲痛中撑过来以后,在村子里贴了一张还债告示。她自己有一个淡淡的解释,她说云林生前在村子里口碑一直很好,他为欠债的事情一直心不能安,我不希望他走得心里头不踏实,我要把这个债务还上。但是他欠了谁的债我都不知道,如果他真的欠了你的债,你就来找我要吧。这个还债告示贴出去以后,来找陈美丽的前前后后加起来,一个月之内金额超过5万元,而其中将近4万元没有任何凭据。陈美丽全都认了下来,她就替丈夫一点一点还着这些良心债。这个故事引起很大的轰动,我当时给陈美丽写评语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作债务有凭,良知无价。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