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而国内最强的海军也只是一支以人力与风帆为动力的木船部队。
尽管水师官兵作战勇猛,不畏强敌,然而,这样的木船又怎么与铁甲舰队在海上角逐?
“同治中兴”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令人注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头脑清醒,不墨守成规:他第一个向咸丰皇帝上奏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他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他促成派遣小童留学美国,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发挥了很大作用。
洋务派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制夷”,必先“师夷”。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文化再与之抗衡。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曾前后四次东临大海,最后死在了巡海返回的路上。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也先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图1)。大海的魅力仅仅是白浪滔天、日月星辰吗?曹操吟唱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何“幸”之有,其“志”又何在?

(1)海中的三块巨石,就是传说中秦代宫阙通向大海的“碣石”
秦始皇去世1600多年后,明成祖朱棣派遣了一位名叫郑和的太监,率领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船队驶达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国古代走向海洋的巅峰。
随着明朝的海禁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当中国领海的海平线上再一次冒出大型船队的桅杆时,却是西方列强入侵的炮舰兵临城下。无从考证清朝咸丰皇帝眼睁睁看着茫茫大海重新变得一望无际抑郁而死之前,他是否想到过郑和?至少他知道当时的中国己经失去了与西方海上抗衡的实力。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一个威严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名字,分布在它两岸号称“金锁铜关”的大小炮台更是虎口中的利齿。然而,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近代史掀开了悲壮而充满屈辱的一页:随着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
从此,延续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抵抗的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却仍然以拳拳报国之心向道光皇帝上书:“炮船为海防必需之物”。强调“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而为长久之计,宜早作筹维”。
然而,被“船坚炮利”的英国人反复羞辱的大中国皇帝居然御批了四个字:“一片胡言”。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