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中流击水看飞舟(3)

2023-05-24 15:25:5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中流击水看飞舟,(6)训练有素且体重较轻的小舵手泽塔(左一) 孟关良和杨文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取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这项运动。据

中流击水看飞舟

(6)训练有素且体重较轻的小舵手泽塔(左一)

孟关良和杨文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取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这项运动。据说划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的独木舟。这种菱形的一叶扁舟上“人无座,船无舵,桨无架”,人、船、桨彼此之间处于不停的相对运动中。运动员前腿弓,后腿跪,两脚和膝盖形成的钝三角形支撑面落在船的几何中心上。单人划艇的桨手只能在船的一侧划桨,来自单边的动力会和船的阻力中心产生力偶,引起船体转动。这便需要桨在划行时靠紧船舷,并且在每桨结束时用“拐弯”的J形划水动作起到“操舵”作用,以保持船的直线航行(图7)。

(7)划艇的J形划水动作

人们尽可以将皮艇与划艇相提并论,统称为皮划艇,但却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划艇为船体敞露、无遮无拦的“开放式”,皮艇则为船体密封、水泼不进的“闭合式”。4000年前爱斯基摩人的皮艇将海狮皮蒙在鲸骨、木头的架子上,再用鲸油进行防水处理,这一属性保留至今。皮艇的桨杆两头各有一面桨叶,方向互相垂直,在船的两侧此起彼落,轮流划动,远看宛如美丽的风车。运动员坐在舱中紧凑而伏贴,实现了船和身体“合二为一”,所以皮艇特别灵巧。

激流回旋是奥运会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水上比赛了。在犬牙交错的礁丛和奔腾咆哮的漩流中跌撞摔打,这原本是自然河道上的运动项目。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在奥格斯堡修建了一条人工赛道,使激流回旋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并进入了奥运会。可惜由于造价昂贵,此后整整20年令承办国望而却步,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才重新成为常规竞赛项目。激流回旋赛道的设计追求“别出心裁”(图8),长约300米左右的弯环河道落差有6米,强大的泵站以每秒近20吨的流量将水抽取到“上游”后滚滚而下,崎岖盘陀的河床在许多位置设有地槽,安装可移动式障碍和礁石,造成千变万化的飞湍瀑流。皮划艇到达终点后,传送带能再次把运动员连人带船提升到起点。

(8)激流回旋赛道的平面效果图

世上没有任何一次完全相同的激流回旋航程,在雪浪鼎沸、水如乱云的河道上,“读水”是运动员随机判断“水情”、“水性”的能力。狭窄的“咽喉”水流湍急,较宽的“肚子”水流减缓,不仅越离开岸线靠近中心水流越急,而且底部河床和水面空气的阻力都会使“中间层”流得最快。跨河索缆上悬吊的“门杆”一路排成25个水门,其中至少6个逆水门,伫候选手依次穿过。这些红色的逆水门都设置在障碍物后面,“礁石”逼水成漩,水面涡大如轮,只有巧妙利用漩涡的回流力量,才能通过“定桨”动作完成下降旋转、原地旋转和上升旋转,在“龙门阵”中进出自如。某种意义上说,激流回旋就是逆水门技术的较量(图9)。

相关阅读

  • 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