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春秋(2)
跑道春秋
(4)德国化学家拜尔

(5)塑胶跑道结构和正贴胶海绵乒乓球拍相似
塑胶跑道的厚度约13厘米,结构很像一块正胶海绵乒乓球拍。跑道平坦坚实的地基如同乒乓球拍的底版,中间的塑胶层如同海绵,表面的摩擦层则相当于乒乓球拍上的胶粒。运动员奔跑在这种大面积的“海绵拍”上,脚步落地时能有效减少震荡,向后蹬伸时能获得地面形变势能所回授的推力,因此大大增加了奔跑的效率。跑道表面的坚牢、平坦、均匀也有利于定型化技术动作的充分发挥,这便是除了短跑、跨栏、中长跑外,所有和助跑有关的项目如跳高、跳远、标枪等成绩全都因塑胶跑道的问世而“水涨船高”的原因。此外,塑胶跑道不论冬夏和晴雨都“本性不改”的全天候优势,耐磨、耐油、耐辐射的可贵品质,令人悦目赏心、精神振奋的鲜艳色彩,运动员不慎摔倒后的安全程度,都是任何其他跑道所不能比拟的。今天塑胶跑道的生产和铺设技术不断改进,全塑型、混合型、颗粒型、卷材型百花齐放、争荣并茂,已经从大型体育场馆一直铺设到了小学校的操场。

(6)田坛巨星欧文斯从自己挖掘的“起跑穴”起跑
田坛巨星欧文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百米赛中创造10.3秒的世界纪录时,是从自己挖掘的“起跑穴”里腾跃而出的(图6)。当年的运动员比赛前人手一把铁铲,在起跑处的煤渣地上匆忙挖好两个坑,以便安顿自己的双脚,于是“挖坑水平”也成了田径技术的组成部分。“起跑穴”不仅形貌参差,而且脚掌塞进坑里后处于地平面以下,起跑时很容易刮住脚尖影响成绩。1927年美国教练布雷斯纳汉发明起跑器,直到1937年才被国际田联认可。今天的起跑器不但牢固舒适,而且便于调节距离和角度,运动员“蹲踞”其上,身体如同蓄势待发的压缩弹簧,能在最短时间里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最大初速度。起跑器上和发令枪联动的传感装置计时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一秒。
打从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使用第一个周长为400米的跑道后,这种两头圆,中间直的“曲别针”模式便延续下来。运动员在直道上奔跑时,由于方向不变,每次蹬腿所用的力都对原来速度有叠加效果,能达到自身速度的最大值,身体也只须向前方倾斜。弯道上奔跑的轨迹是一个圆弧,速度的方向在不断变化,事实上,身体每次腾空后都会沿切线方向飞出,摆动腿落地后才能再度改变方向,这种由许多“线段”连成的“弧”颇似一条“割圆”的折线。向心加速度的产生必须有向心力的作用,运动员跑弯道的向心力来自身体内倾时所受重力与支撑力的合力,它和速度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维持着和惯性离心力的动态平衡。向心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圆弧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因此跑得越快,拐得越急,身体倾斜角度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奔跑速度的发挥。首届雅典奥运会细长的U形跑道就因为曲线太陡而不利于竞赛。需要了解的是,身体在弯道上的内倾是指整个身体轴线的角度,而并不能靠着上体向内歪扭。今天标准的环形跑道修建时要求有向内千分之一的倾斜度,先进的室内田径场还出现液压装置调节弯道的坡度,都是为了更好适应跑弯道时身体的姿态(图7)。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