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奔跑(2)
漫长的奔跑
再生ATP最快捷的途径,便是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进行合成,但大约10秒钟后,肌肉中“库存”的磷酸肌酸便消耗净尽。接下来由肌肉中的“糖原”通过糖酵解“制造”ATP,这是一个在中等长度时间输出中等水平功率的供能过程,大约可维持2分钟。上述的“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都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叫无氧运动。此后才能激活呼吸与循环系统,用空气中的氧和身体内脂肪“燃烧”来高效率供应ATP。剧烈的“力竭运动”中,譬如举重和百米跑,氧气根本来不及“登场”,过程便已经结束,肌肉只能靠“无氧运动”提供ATP。而马拉松需要在2个多小时跑完3万多步,消耗2500多卡热量,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因此,马拉松和长跑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心脏输出功率、血液对氧的携带能力就成了决定性的条件。而人类的肌纤维分为速度快的“白肌”和耐力强的“红肌”,它们的比例与生俱来并和种族有关。“白肌”中促进磷酸转换和糖酵解的酶比红肌多2至3倍,神经元传导速度也快得多;反之,“红肌”中氧化酶活性更高,毛细血管更丰富,线粒体和肌红蛋白也更多。因此“白肌”占优势的运动员擅长百米短跑类爆发力的无氧运动,而“红肌”占优势的运动员更适合马拉松一类持久力的有氧运动。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举办地墨西哥城海拔2240米,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面少百分之三十,这对无氧运动非但没有影响,反倒成了短跑、跳跃、举重成绩大丰收的“天赐良机”,共有34项世界纪录和38项奥运纪录被刷新。海因斯百米赛首次突破10秒大关和比蒙的“世纪一跳”都明显得益于较小的空气阻力和较弱的地球引力。而有氧运动的耐力项目就明显不利了,稀薄的空气完全是一场灾难,万米长跑成绩落到了20年来最低点,曾经18次创造世界纪录的澳大利亚选手克拉克以第六名到达终点后一头栽倒,足足进行了20分钟人工呼吸才悠悠醒来(图6)。难怪各国运动员都把高原训练作为增强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了。

(6)澳大利亚选手克拉克
如果汽车的冷凝风扇停转或水箱“开锅”,发动机将因为温度升高而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运动员来说,身体输出的能量有75%变成了无用的热,带来体温升高,而人的器官只能在正常体温上下几度的区间范围内工作。一次跳跃、一次投掷都不会带来体温大幅度升高,自行车选手在骑行中能靠着快速气流来冷却身体。马拉松运动员的形势要严峻得多。特别在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比赛,体温可达摄氏42度以上,这些“发高烧”的运动员常常靠往身上浇水来“退烧”,但往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身体无法及时散热是马拉松成绩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大量出汗带来脱水会使体内电解质失衡及血粘度增高。一次马拉松比赛下来,运动员的体重通常减少3公斤左右,其中主要是水分的丢失。因此途中补液就格外重要了。
相关阅读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