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3)
最后的冲刺——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王德龙,祖籍山东,生在北京,下乡插过队,回北京后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几年后,他突然迷上古代青铜仿制工艺,辞职办起一个小青铜作坊。经过多年打拼,小青铜作坊发展成为一个制作青铜器的工厂。
王德龙的青铜器工厂距离北京市中心近50公里。当王德龙得知韩永是为了首都博物馆的青铜鼎工程前来向他求援时,一时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王德龙向韩永讲述了自己对青铜器的理解,并立即构思了青铜器纹饰的草图(图6)。

(6)如果说法国设计大师杜迪阳设计的新首博是一件传世之作,这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就是美丽的青铜纹饰
许多建筑设计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这样被一个青铜工匠解决了。
2003年春天,当人们企盼新馆工程早日结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施工造成了巨大冲击,工程进度被严重拖延。
2005年初,在北京市政府承诺市民在这一年要办到的56件实事中,首都博物馆新馆在年内建成并且开馆运行位列第九。
北京市政府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和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签字,保证新首都博物馆在2005年年底之前开馆运行。
尽管梅宁华签字的承诺书上写的是试运行,但他明白,自他们签字的那天起,就意味着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基建、展厅的装修和布展已经同时进入倒计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偏偏在这时候民俗展的实施方案出了问题,准备施工的图纸一改再改,最后一稿送来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
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后,立即进行大会战,施工现场最多的时候有近3000人在作业。
此时,首都博物馆年轻的工程部主任王瑞成了矛盾的漩涡中心。大情小事的组织协调把这位能干的女性忙得团团转。好在她沉着应对,难题总能一件件得到解决。
韩永的时间则被排得满满的,在首都博物馆南侧小红楼的临时会议室里,他每天至少要召集十几个会议。
其实更可怕的是,他们有时不得不推翻已经完成的工程,所有的参建者都没有遇到对施工标准要求得如此苛刻的工程项目。
?由于时间紧迫,首都博物馆的工程施工还没有结束,就同步启动布展的准备工作。
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它们的老家孔庙已经存放了很多年。首都博物馆的保管部,从“新首博”开工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文物搬迁前的准备。
文物进入展厅实物布展时,距离开馆已经不足100天。此时,如果文物到位,它们的安全就会成为大问题;如果文物不到位,它们的定位、固定还需要调整,后面的工作就只是一纸空谈。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