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精神故乡(2)
家在周口
周口也早就变了样子,尤其是这几年,说日新月异一点也不夸张。就在我们居住的老城区周围,自己那么熟悉的地方,还是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风景:今天路边又多了一个小游园、微景观,明天那里又多了一个书吧、市民驿站。周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有城市范儿,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推开窗子就是满眼绿色,出门就是街角游园,越来越多的花草树木围绕在我的身边,这对喜欢植物的我而言,真的多出许多幸福感。晚上我俩在街边散步,我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将手机的镜头对着新发现的一棵正在开花的树,或是一片正在盛开的小花。入眼入心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可以歇脚的每一个小亭、每一张座椅,这些细微汇聚成的巨大变化总能不断地带给我惊喜,真是养眼又养心。
有一天散步时,我和爱人边走边聊。想起多年前刚到周口时的话题,我感慨,现在周口真干净。他感叹,是啊,这些年周口的变化真大。我说,现在周口有高速、高铁加航运,还有在建的机场,到哪儿都方便了。他说,不只有高楼、商场,还有24 小时开放的智慧图书馆,周口更有文化气息了。我说,我最高兴的是公园多起来了,还有植物园、动物园、绿色基地,每个季节都有可看的花……我们俩一起,见证了、也见证着周口的精彩蝶变。
现在,我们在新区买了新居,就在周口的母亲河——沙颍河畔。如今的沙颍河两岸变成了景观带,在我心里,莫若说是变成了大花园。这里有大片大片金黄耀眼的金鸡菊,紫云浸染的马鞭草,粉嫩可人的粉黛乱子草,明亮忘忧的萱草花,五彩斑斓的波斯菊……不用出周口,甚至不用走远,就可以看到许多自己想看的花儿。小区里也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这样的环境,就像住在花园里,走出小花园,还有大花园。
新居离周口市博物馆不远,可以时常去感受一下文物里的周口。我最喜欢站在其中一展厅一巨幅老子画像前,看他在一团紫气中骑着青牛款款而来,苍髯飘飘,衣衫飘飘。我对他的亲切感,来源于父亲书架上各种版本的《道德经》。从十几岁开始,我也自然而然地翻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精神世界。这位诞生在周口鹿邑太清宫的先哲,赋予了周口大地更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让更多的周口人去热爱他的著作。还记得我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里,同时装着学校留的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还列了几个备选书目。我知道她一定会选《道德经》,结果也的确如此。毕竟,她的血脉中流淌着一种文化传承,这种传承在无形之中替她做出了选择。老子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找到精神故乡的我,也终于在心灵深处找到并认定了自己的故乡——这个叫周口的城市,终于在我心里变得熟悉而亲切、认同而热爱。我,我们,我们的孩子,都在这个城市里扎下根来,深深地。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