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换鼓
追寻绝响

“换鼓”见诸文字,最初出现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该书第二十三卷《乐小舍弃生觅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唯有钱塘江潮,一日两番。”
大凡一地有绝招,必定启动所有舆论阵地,大肆渲染炫耀,打造金字招牌,借以提高区位优势。一些地方为了竞争某名人的故里,还打了几十年的口水仗,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令我纳闷的是,雷州人对冯梦龙拱手送来的这天下一绝,似乎无动于衷,翻遍明清以来的地方志,竟然找到“换鼓”一词。一直到20世纪90 年代初,为了申报国家历史名城,这个被冷落了五百多年的宝贝,才被人们重新捡起。古老当时兴,“雷州换鼓”一旦被翻出来,便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为千百万人所津津乐道。文化、历史、民俗、考古等多个界别的专家学者也似乎腹中投下一剂兴奋剂,寻踪觅迹,旁征博引,纷纷进行苦心孤诣的探索和别出心裁的考证。然而,换鼓的真相至今仍然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多年来,专家学者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演绎解说,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关于雷州换鼓的研讨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有一位热心人还遍查资料,旁征博引,出版了一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专著。什么是“换鼓”?“换鼓”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雷州换鼓是古代雷州的祭雷仪式,认为这种活动绝就绝在规模无比盛大恢宏,上千上万人祭拜雷神,千百面铜鼓同时敲响惊天动地。有人说雷州换鼓是雷州古代的“乞雨”仪式,人间敲打铜鼓求神祈雨,天人感应,引发上天行雷布雨。还有人说雷州换鼓是金属记忆,铜鼓打裂了能重新弥合。清道光丁酉科举人杨晃岱《雷庙铜鼓歌》有这样的记载:“抛砖掷瓦动地来,破裂一声人散后……谁知其物具神通,已破还完数日中”,似乎雷州有过铜鼓打裂了又自我恢复原状的情况。更有人说雷州换鼓是狂风作怪,像雷祖祠选址的传说那样,屋梁从雷神古庙飞到英榜山,就在这里建造雷祖祠。雷祖祠供礼架上的铜鼓忽然有一次被大风刮走了,令人惊叹,这就成为了天下一绝。还有人说,“换鼓”是“风鼓”的谐音,雷州半岛打台风的时候,既有风雨又有雷暴,雷是天鼓,风雷就是风鼓。雷州方言“风鼓”和“换鼓”发音相近,风鼓风鼓,被传成了换鼓……
什么是雷州换鼓?说来说去,都没有说明白。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脚步总是随着大流走,由于关注专家的考证,不由自主地成为雷州换鼓的粉丝,踏上了探幽索微的历程。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