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飞翔的鸟(3)
老人的湖
其实这只是对豆雁的一种偏爱,他也关注其他鸟类,他来到保护站已经16年了,始终如一。
每天清晨,老人都会悄悄地去清点水鸟的种类和数量,观看天上来来往往迁徙的各种水鸟。对水鸟生存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为各种鸟类建立档案做好记录。这样的观测日记他已经有厚厚十几本了,然后驾船在管辖的区域巡逻,搜索有无可疑的偷猎者。到了冬天,经常有鸟儿误入迷魂阵,被困在里面等死。有的地方水较浅,船艇进不去,老人顾不上天寒地冻,赶紧脱了衣服踩着淤泥蹚着水过去,解救出困在网里的鸟儿。没有受伤的鸟当时就放飞了,对受伤的鸟,他就带回来喂养。有一次,老人为了救一只在湖里受伤的白鹳,还险些丢了性命。时间长了,鸟儿对他有感情了,老人走到哪里,鸟儿就跟到哪里。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刮风下雨以后,他都会划着小船靠近芦苇丛中或水草叶上的鸟窝,看看它们是否完好,鸟蛋有没有滚落,幼鸟受伤没有。这个豆雁的大家族,就是专门寻他而来,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望着欢聚一堂的豆雁,老人不禁想起了家人。
要知道一个人远离自己的家人,守护一个湖,与鸟同伴,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监测站出行不便,生活条件简陋,湖面上条件十分艰苦,夏天酷热,冬天寒冷。有年轻人揣着梦想来了,可坚持不了多久,只能满怀失望地离开。而老人始终坚守在这里,这些年老人就连节假日和春节都是在监测站度过的,而且又没有多少收入,老婆因为他坚守保护站岗位与他离了婚,儿女当年也对他的做法不理解。孩子们结婚的结婚,出嫁的出嫁,跟他少有来往。近几年洪湖环境大治理,渔民上了岸,他的儿子住进了城里,还承包了几十亩鱼塘,一年收入十几万。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看到日渐衰老的父亲,担心父亲一个人在监测站生活孤单无人照顾,几次三番地动员父亲帮他照看鱼塘,这样不但清闲,收入还高。可是老人就是舍不得这些在身边翻飞的水鸟和他朝夕相伴的屋船。
老人站起身来,用食指清点着每一只豆雁。以往他会找到他最关注的那只,可查来查去,却唯独找不见那只雁,就连那只豆雁在春季带回的四只小雁也不在其中,这让老人充满了怀疑和担心。他担心那几个小雁会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往往这种情况会让母雁留下来照顾,常会有落单这种情况发生。更让他害怕的,也是他最担心的就是遭遇不测。想到这里,他的眉宇突然抖动了几下,让他心烦气躁起来。
老人环顾无果后,又在豆雁那里寻找答案,可它们不可能给人提供答案。随着漂在水面上的苞谷渐渐减少,刚才争抢激烈的场面也趋于平静,吃饱喝足的豆雁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荡,无视老人的急切。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