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离开家乡的人
故乡书

我一直认为,一个离开了家乡的人,才会拥有故乡。一个一辈子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是没有故乡的人,他(她)也沒有乡愁。对,我就是一辈子没有离开家乡,也没有乡愁的人。
毕飞宇在他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开头就说,他是一个没有故乡也没有乡愁的人。他的没有故乡和没有乡愁与我完全两样。他早就离开了家乡。一个出名的人总会要免不了被人刨根问底,自己也免不了要寻根问祖,是的,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根,都是那么的在意,充满了眷恋。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衣锦还乡,每一个离乡的人在老的时候,都格外思念家乡,虽然可能故乡早就面目全非,自己也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的家乡是一片广大的平原。啊,一个多少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生活的人,是多么想看一看山的影子。可是,我们这里真的只有大平原,坦荡如砥的大平原。平原上,有村庄,每一处村庄似乎都相似,却风俗、习惯、乡音,各有不同。
那么多纵横交错的河流,每一个村庄,似乎都有一条河流:大寨河、响坎河、通榆河、黄响河、唐宇河、中山河、琵琶湖……这些依傍着良田与村庄的河流,大部分都是人工河,它们浇灌着村庄的土地。
我家就在大寨河的旁边。这条有着明显的历史印迹的河流,从我家旁边流过,一直流到张集、运河,以及更远的地方,直到淮河入海处。而在小的时候,我就一直以为大寨河就是我们村子里的小河,我们每天到河边去洗衣、淘米、洗澡、钓鱼、捞水藻,或者,就呆呆地站在河边看芦苇梢头的落日,如何慢慢坠到大地的下面。
落日在河面铺下彩色的跳跃的波纹,我们一时间被这绚丽的大自然景色所惊住:怎么可以这样壮美?这是大自然最早给我们的美学的教育,胜过书本多少倍。
村子上的人们常从大寨河的桥上走过,桥下波澜不惊的碧水似乎从来没有引起人们欢喜的心情。或者这种欢喜一直就在心里,因司空见惯而变得平常了。
家乡的人们喜欢骑着自行车,或者扛着铁锹或者铁锨,慢慢走到大田里去。一路还说笑着。路边的水渠里,从电灌站打上来的水,一路奔流着。偶尔有一条大鱼从水渠里游过,在急速的水流里,翻出雪白的鱼脊,人们眼睁睁看着它随白色的水流,兜兜转转远去了。
这些穿着朴素的人们,喜欢当着单调生活娱乐的人们讲荤话,他们生活的乐趣,寄托在雨天的麻将里,安分点的女人则坐在门前亮一点的地方做针线。
大桌子上,放一只两面照的圆镜子。这一切,真的是太遥远,太古老了。只有星空古老又年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