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历史,在这一瞬间穿越了浩渺的时空隧道(4)
奋辑笃行 赓续传奇
1985年1月,龙港镇率先公开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开创全国土地改革之先河,令人瞩目。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龙港镇发动群众集资建镇》的报道,编者按称“龙港镇仅一年多就兴旺起来,这种建设速度实在令人振奋”。龙港镇由此开始迅速成长。是年,龙港镇迎来“造城”最高峰。当时3000多间楼房同时兴建,每天1万多人上工地。资料显示,到1987年,龙港进城农民达6300多户,集资投入2亿多元,建成区102万平方米,人口3万多人,初具城镇规模。
从渔村方岩下建设成被叫作“龙港”的城市,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据英国城建权威鲍尔的研究表明,英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代新镇,大多数花了至少20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达到预期的规划。用陈定模的话来说:“龙港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神话。”
1993年,在104国道钱仓路口,龙港竖起了由时任国务委员王芳题写的“中国农民第一城”牌匾。龙港以中国第一农民城的身份,从此载入中国史册。
建镇之初,龙港向县政府提出获得与县同等的审批权限,最终,县企业局、工商局、公安局、计划经济委员会等八个部门的章归并为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一个章,龙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自主权,但到1990年前后,这些权力基本被收回。得益于此次放权,龙港工业产值占全县的比重从1984年的1.4%提高到1990年的28%。1995年,人口占苍南县12%、工业总产值占34%的龙港被国家十一个部委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获得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建立起浙江首个镇级金库。
2002年,中国轻工业产品博览会龙港礼品展区开幕式上,龙港“中国印刷城”授牌;2003年9月,凭借实力雄厚的礼品业产销基础,龙港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礼品城”,再获一张“国字号”金名片。加上“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落户,短短几年,龙港拿下了4张“国字号”金名片,合计年产值超过百亿,“农民城”正式向“产业城”跨越。
如果说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那么龙港就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试验田。
2009年,温州进行强镇扩权改革,龙港作为试点之一,扩充了土地使用、财政支配、行政审批、事务管理“四大权限”,并建立综合管理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两年后,龙港入选浙江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进一步在地权、财权、事权等方面探索配套政策。
“几轮扩权一定程度上对龙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不稳定的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大镇发展自主权不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上述报告指出,必须给予龙港更大的自主权,通过制度变革赋予其稳定的权力,“撤镇设市”是根本之路。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