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与兰州结缘
兰州的城

与兰州结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参军一年的我从武警平凉支队调到位于省城兰州的武警甘肃总队机关从事电影放映工作。
我那时虽心生欢喜,却不敢以兰州市民自居,因为我毕竟没有兰州市的户口,且当兵三年,随时有可能回到故乡陕南那个小山村当一名普通的农民。身处兰州城中,虽身份有所游离,飘浮,但对兰州城的好感却与日俱增。不仅因为其城市的繁华深深吸引着从小在山沟长大、少见世面的我,还有让我百吃不厌的牛肉面、白兰瓜、冬果梨,有让我百看不厌、时刻梦想着娶一个做我妻子的漂亮“莎莎”。亦有总队机关的领导、战友对我这个“新兵蛋子”的诸多关心与照顾,让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复习高中时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的人生之旅从兰州这个地方再次起航,顺利考上了军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有热情好客的兰州市民让我对这座城市心生感动。记得刚到兰州,人生地不熟,周末和战友们外出游玩,要去的目的地不知坐哪趟公交车,随便问街道的一个人,都会热情地给我们说先坐几路车,到哪个站下车,再换乘几路车到什么站下车。从中便能看出兰州人的纯朴和厚道,在陌生人面前从不乱打诳语。有次外出游玩,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见我穿着军装,走过来热情地问我在哪个部队服役,说她的孩子也在部队当兵,并邀请我到她家去玩,说要给我做她最拿手的“拉条子”招待我。我不知道她是爱屋及乌,还是骨子里对军队、军人有着一种本能的敬意和深情,才对一个陌生的小战士发出这样的邀请。我虽委婉拒绝了她的盛情,因为我不可能冒昧地到一个陌生人的家中去吃饭,那样既显唐突又于礼不符,但我仍对她心存感激。从此,在内心深处便越来越喜欢兰州的人,也深深爱上了兰州这座城。
作为一名少不更事的战士,那时对兰州的印象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等在兰州生活了十多年且定居在兰州之后,才有闲暇时光来慢慢品味兰州城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内涵。真正了解了兰州的前世今生,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是啊!兰州城在距今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时,全国许多地方还是被莽莽丛林遮蔽着、虎狼虫豸占据着的一片蛮荒之地。而这里,已凸现出文明的曙光。现西固区陈坪乡深沟桥、榆中县垲坪、城关区长沟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石核器、刮削器、细石器等就是最好的证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更是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好地方,留下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遗存。那精美的陶罐、精制的石斧、漂亮的铜镜等出土文物,无不将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展示得淋漓尽致。如果人真的灵魂不灭,穿越到那个时代,我或许就是其中一位茹毛饮血的猿人,抑或一头麋鹿、一只羚羊吧!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