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笔会:荒山守树人与白茶老树的故事
山上有棵白茶树

黎美圆——一个有着披肩秀发的茶姑娘,讲述着新时代荒山守树人与白茶老树的故事。
土地,太姥山的土地,生命一样宝贵的土地!白茶市场,烽火四起、硝烟弥漫的战场!
市场与土地,双重的压力,而且随着年复一年的采摘,茶园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经营规模较小的茶农只好忍痛割爱,放弃占用土地多、树冠高大、采摘困难的白茶老树。
铁镐,将那深深扎下的根,苦尽甘来的根都挖掉了!连同刻骨铭心的记忆,都挖掉了!
茶叶种植业,是绿色的事业,是生命的事业,必须有慷慨大方的、大手笔的土地!
白茶老树,你有优秀的基因,你不能是过去的故事,不能仅仅是古诗文的回忆。
五千年前,神农氏为了治病救人,踏遍千山万水,尝遍千花万草,包括各种称之为茶的树与叶子。太姥山的“绿雪芽”,首先是一种灵验的中草药,而口口相传于福鼎民间几千年,后于明代被视为茶中珍品并得到《中国名茶志》的考证。
这山野间平淡无奇的叶子,终于成长为诗一样的飘逸与飞翔。人们追求它,唱和它,歌颂它,或借以抨击时政,嘲讽官场。北宋苏东坡的《荔枝叹》如此写道: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这茶,可充为“官茶”,可“争新买宠”,就必然是一种奢侈品,而不是平常人家饭前茶后的轻松与享受。而苏东坡者,虽然仕途诸多曲折,诸多磨难,屡遭贬谪,但还是封建朝廷的官员,而不是一介农夫茶人。
当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何来吟诗作赋,品茶的雅兴?当饥肠空空如也的时候,还要猛灌几大碗福鼎白茶,以消滞、以解闷?
但是,过去虚幻的空中楼阁,以前达官贵人才够得上的品尝与演绎,现在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也背着绿色的行囊,从北国来,从南疆来,在这“龙泉天水”的屋檐下,一边品尝“绿雪芽”的甘醇与清新,一边吟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黎美圆,与她的两个伙伴一起来了,与荒山茶业一起来了,与新时代的担当一起来了,唱着山哈人的山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链接。
他们以太姥山云与雾的名义,将所有的白茶老树都保护起来,都安放到方家山的石头缝里,那是一个广阔的、无怨无悔的、不再刨根问底的土地。
小心,别挫伤了那最接地气的根与须。当然,枝条与叶子应该剪去一些,以减少水分的消耗,一点一滴,一分一秒,都是它们的精神、它们的灵气、它们的奇迹——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