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笔会:荒野古茶树
白茶姑娘

与白茶姑娘蒋春盈对望一眼,我就预感到福鼎方家山白茶园的遇见,定然美好!
蒋春盈脚下沾着泥土,脸上化着淡妆,眼神清澈如水,透着一股子灵气,微扬的嘴角带着甜甜的笑。
夏风夹带着泥土的气息拂过,蒋春盈迎风盘坐在蒲团之上,倾身于茶案之间。
烧水烹茶!她砂铫掏水,泥炉起火。泥炉里面的火苗越烧越旺,舔红了锅底,映红了“天水坡”。
待到砂铫水纯熟时,便挽起袖子,将砂铫挑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于炉上,候其火硕,待二沸之时,她玉指轻拈,舀起一勺“绿雪芽”,轻轻抖人壶中。
渐渐地,一个神秘古老的“绿雪芽”传说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相传尧帝时,有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太姥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草为生,人称蓝姑。有一年,山下麻疹流行,无数患儿因无药救治而夭折。一天夜里,蓝姑梦中得到南极仙翁提点,借皎洁之月色,采鸿雪洞顶仙树之茶叶,为患儿治麻疹,终于战胜病魔。从此,蓝姑就开始精心培育这株仙茶……
啊,光听这故事就已经口齿噙香。
茶汤慢慢由浅变深,由绿变黄。
“喝茶,本是一种精神滋养。”她嘴角微微上扬,噙着笑说,“在福鼎,小孩一出生,尝的第一口便是茶。”
“茶是灵性的!”我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呈“三龙护鼎”之势接过白瓷杯,然后,将鼻子凑近嗅嗅,一股鲜爽的茶香扑鼻而来。这种茶香如铃兰,似百合,香得透彻,香得沁人心脾。这种茶香似曾相识,像是前世存留在鼻尖的记忆。
我轻轻呷一口,茶香的气息瞬间人鼻。我且啜且吸,更觉口舌生津,舌底鸣泉,一种从未闻过的山野清香顺喉而下,直沁肺腑。我清楚地知道,这缕茶香既凝聚了“绿雪芽”的千年烟雨,又包含了太姥山的千年韵味。
白茶姑娘不断地为我续茶,偶尔抬头,总能瞅见她那双清澈的眼眸和眼眸。
不知不觉,喝了一杯又一杯,朦胧间,我似乎听到茶马古道上的驼铃声正从方家山上飘过……
白茶姑娘拢一拢秀发,清一清嗓子,唱起了畲歌《迎远客》。歌声婉转动听,唱出了畲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切感受。刚唱完,手机铃就响了。接着,传来清脆的驼铃声。蒋春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也是踏着‘驼铃声,来到方家山的。”
蒋春盈本是一个丹东女孩,早年曾去西安求学,后去北漂,但北漂不到一年就放弃财务专业,转行种茶。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春盈来到方家山,只一眼,就被这里的荒野茶树、荒野牡丹、荒野荔枝和原始古朴的荒山环境所吸引:“就是这里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