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沿着时光溯流寻找答案(2)
寻找坚守的答案
后来,县里领导知道了她的事,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帮张老师治好病。随后,张桂梅的事迹广泛传播,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三
在教学中,张桂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本来就非常少,假期过后,还总要“消失”几个。一打听才知道,有些辍学打工去了。了解情况后,张桂梅感到很不安。她决定,要把这些女孩儿找回来。
那些女孩儿散在那么多的大山里,你能找回来多少呢?有人问。
张桂梅的回答是,能找一个是一个,在我的班级里,不能有一个学生辍学。
为了解辍学女生的想法和她们的家庭,张桂梅走上了漫长的家访路。辍学的女孩儿住在深山各个角落,她就一个一个去寻找。她一遍遍做工作,承诺不要她们父母一分钱,只要允许她把孩子带回去上学就行。
从2001年起,张桂梅义务兼任华坪县福利院院长。福利院里有一些是被遗弃的女婴,看着这些孤儿,张桂梅陷入了沉思。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母亲,一般不会丢弃孩子,也不会让孩子辍学。张桂梅感到,如果自己不为这些山区女孩儿们做些什么,那将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她又想起自己生病时,这里的人们给予的热情帮助。终于,张桂梅说出了她的梦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区的女孩儿不因贫穷而失学。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人们错愕不已。旁人纷纷劝她,你这身体,先保重自己要紧。创办免费高中,哪是一件容易的事?张桂梅激动地说,我们能等,但大山里的女孩儿等不得。
自2002年起,张桂梅为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募捐路。她复印了自己的所有证件,一到假期就到各地筹款,逢人就诉说她的梦想,“请支持我们,请关注山区孩子的命运,帮帮我们吧!”
很多时候,募捐一天一无所获,还要倒贴交通费、住宿钱,张桂梅疲惫地看着城市里闪烁的灯火泪流满面。有人劝她,算了吧,你已经尽力了。那时候,张桂梅已经获得很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如此多的荣誉,足以让人生闪闪发光,但张桂梅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却选择去吃苦头。
四
转机于2007年出现。那一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记者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后来,关于张桂梅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张桂梅梦寐以求的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9月1日开学,并迎来第一批100名贫困女生。
女高创办后前景看似一片光明,可是还没等到首届学生毕业,张桂梅再次遭受挫败。17名教师,9名选择离开。条件差、压力大、要求高,教师队伍眼看就要解散。更让张桂梅伤心的是,6名学生也提出转学。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