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草原的歌曲(3)
想起了哈扎布
请允许我把这些评语转述给大家。“长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这是长调人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世界音乐大师们的评语。
“他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个时代高峰,他是锡林郭勒、察哈尔、内蒙古中部草原之抒情派、华丽派长调民歌风格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蒙古族音乐理论研究专家乌兰杰教授的结论。“他的歌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他的歌节奏自然/像松风/像溪流。”这是不懂蒙古语的叶圣陶写于1961年的诗。2002年,散文家梁衡在北京民族宫看了哈扎布的演出:“他著一件红底暗花蒙古袍,腰束宽带,满脸沧桑,一身凝重。……嗓音略带喑哑,是典型的蒙古族长调。闭上眼睛,一种地老天荒,苍苍茫茫的情绪袭上我心。”而所有这些花束一般的赞美,都抵不过哈扎布那句话的分量:“不要把蒙古族长调的青草味道唱成大肥肉的味道。”
我像许多人一样,喜欢草原歌曲,喜欢长调,喜欢蓝天白云陪伴下自由自在的人生。听着哈扎布不朽的歌声,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没有哈扎布和他的歌声,这个世界该有多么乏味,我的人生又该有多么苍白。
只要一想起哈扎布,世界就会变得朴素、温暖而恢宏,内心最温柔的部分就会像锡林郭勒原野上的草芽儿一样渐渐舒展。阿巴嘎诺尔旗99年前诞生的那个高贵的生命,在带着伤痕、带着微笑离开之前,慷慨地留下了他的爱,留下了智慧和足以穿透岁月的歌声,让一个贫瘠的生命因此而变得葳蕤和富足……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