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鉴赏:流尽最后一滴血(5)
血铸忠诚
酒席结束,毛润之、蔡和森、肖子升在何叔衡、谢觉哉等陪同下,沿着田垄、曲径向杓子冲深处走去。
毛润之:“叔衡兄,我有一事相问,你当初考上秀才县衙给送来任职书,你为何不领受!”
何叔衡:“你有所不知,我家境贫穷,父亲当时读书完全没有条件,是伯伯叔叔放弃读书在家种田支持他一个人读书的。所以,我读书也是靠全家,因此,我不能为了自己而离家。”
毛润之:“可你想到过要改变这种现状吗?”
何叔衡:“当然想,我一直在想,可是我没有想出一个道理来,只是把父亲的话一直记在心中。”
此时,大家都停下了脚步。
毛润之:“能说说吧!”
何叔衡动情地说:“父亲在世时,有一天把我叫到他跟前说,叔衡呀!你要好好读书去考个秀才什么的,也为我们何家后世做个样子,我已八十高龄,不会再贪生,你们娘早死,我教养你们未争得一个什么局面,只望你们兄弟和好,合力将债还清。做事做人,一概要公,世间只有私心坏事,能公利大家都安。”说到此处,何叔衡的声音开始颤抖:“父亲说,倘若我死了,不做道场,不烧纸钱灵屋,不劳动亲朋,只行几堂礼,装殓不用一根丝,葬于就近就是。”这时何叔衡已泣不成声。
毛润之沉默片刻道:“这真是一个至诚之人呀!”
7.湖南一师宿舍,夜内。
毛润之、蔡和森仍在亲密交谈。
蔡和森:“润之,我们这次到宁乡、长沙、平江、浏阳等地考察农村现状,我深感社会之不公,农民生活之艰难,广大人民对旧中国之不满,已成一堆干柴,一点便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做点燃这堆干柴的工作,组织一些愿意为中国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而志同道合的同人来干事。”
毛润之:“和森,你和我想到一起了,根据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深感有建立一个组织的必要,这个组织的目标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前天我还给肖子升讲,要他想个名字。”
蔡和森:“好呀!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看事不宜迟说办就办。”
毛润之:“现在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可以请他当这个组织的重要发起人物。”
蔡和森:“何叔衡!”
毛润之:“正是此人,我看此人的胸襟学识可当大局。”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毛润之:“一定是叔衡兄来了!”
蔡和森打开房门:“说曹操,曹操到!”
何叔衡:“怪不得我一路上打喷嚏,原来你们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毛润之:“是在说你的好话哩!”
蔡和森:“我们想成立一个组织,润之对我说,你来领头最适合。”
何叔衡:“成立一个什么组织?”
毛润之:“简言之,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组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