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一本旧书改变命运(3)
一本旧日记
李某回革木洞以后,巫青才发现胶卷重叠在一起。巫青心里很急,不知怎么办才好。革木洞到澳头有十里路程,巫青腿脚不方便,其实,巫青可以不用理会他,但巫青为了明天能交照片给李某,还是请单车载他到革木洞去为李某再照一张相片。单车行至度头桥时一阵大风大雨,单车手不慎让巫青跌了一跤,结果他那个宝贝的乐都牌手表也丢掉了。
巫青的心里懊恼又委屈,出于好心为一个不认识的人照相,两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胶卷,而且还损失了一块手表。这些李某知不知道巫青不清楚,但对于一个艰苦创业的残疾人,何况平时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一天之内损失近二百元,那种心痛谁人能理解?何况,照相店刚开张不久,是自己东拼西凑凑足近六百元才开的照相店,刚刚开张就遇上这倒霉事,巫青的心情难受得不得了,他大声喊道:创业怎么这么难啊!眼里噙满泪水。当时机关干部的工资每月才几十元啊!可自己一下就损失近二百元,可想巫青创业的路是多么艰难啊!
一本旧书改变命运
1976年7月的一天,巫青在故纸堆里看到一本上海服装剪裁的书,里面新款的服装模样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如获至宝,反复看反复琢磨,干脆就找些旧纸按书里面写的样式剪裁起来。觉得这样还不过瘾,心想,如果有布料让自己学剪裁就好了。当时国家配给圩镇非农业人口每人定量布票一丈三尺六寸,仅可做一套衣服,哪还有余布呢?想着想着,巫青突然抬头看见墙角拄着两把他亚舅从香港带回来的雨傘。他眼睛一亮,就把雨伞拿下来,用剪刀把伞布拆下,把伞布在桌子上摊平就学起来。亚妈回到家里,见家里唯一的奢侈品被巫青毁了,她心疼得不得了,就大声地骂他败家子!巫青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他一声不吭地坐着,任由父母骂。亚妈虽然骂了儿子,但当他看到亚青做的那件衣服,一点儿也不比成衣社做得差,心里又高兴起来。以后,她逢人便说她儿子会裁衫会车衣服了。这以后,巫青学剪裁衣服的兴趣更浓,他还经常跑到成衣社去看人家车衣服裁衣服,看那袖子那衣领是如何缝合的。
有一天,巫青的亚姨来做客,亚妈又向她夸儿子会做衣服。他亚姨听说外甥会做衣服,很高兴。当年澳头只有一间成衣社,做衣服要很久才有得取。既然亚青会车衣服,何不把自己儿子的衣服让他做呢?她就问:“亚青,你帮亚姨做一套小孩儿衣服好吗?”其实,巫青还没真正做过一套衣服,心里很想试试,就认允了。
于是,亚姨把一块斜纹沙卡布料交给巫青,还带来巫青表弟让他量过尺寸。衣服做好以后,表弟却穿不进去,原来是做窄了。巫青这才知道自己在下剪时没有把尺寸抛长抛宽,按量好的尺寸下剪,经折边折骨,做好的衣服肯定“缩水”了。有了这次教训,巫青做衣服就有长进了,就有许多人拿布料来让他做衣服,这些人都是家人及亲戚或朋友,大都没收钱。后来,很多人来叫巫青做衣服,巫青只得把缝制新衣当主业,这样他的收入也随着增加,每月收入达四五百元。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巫青又有了一门手艺,收入增加,心中的大志就越高。四年的辛苦,经过多少次失败、终获成功,这就是幸福和快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