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张伟超的梦想(2)

2022-09-11 19:58:36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张伟超的梦,就这样,张伟超边学习边写,边写边学习。他完成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酒吧》,便向《江门文艺》投稿。但未被采用,只提出意见。失望的张伟超似乎又看

张伟超的梦

就这样,张伟超边学习边写,边写边学习。他完成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酒吧》,便向《江门文艺》投稿。但未被采用,只提出意见。失望的张伟超似乎又看到了一线希望,他的信心又树立起来。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张伟超都在电脑前忙乎着,好几次母亲催他吃饭,他嘴里应着“好”,身子却没挪位。晚上,夜深人静,他仍然没有离开电脑,父母催了一次又一次,他仍是嘴里应着身子没挪位。看着残疾的儿子这么勤奋,父母经常内心发出无奈的叹息!

终于,2003年7月,他在《江门文学》发表了处女作《诚挚的爱,来自老板的心灵深处》,是一篇言情小说,记述了一个外来打工妹与老板之间的一段情感纠纷,情节动人。这篇短篇小说的发表对他鼓舞很大,此后,他为自己取笔名“凌云”,走文学路正是他的志愿,“壮志凌云”还包括了他的满腔热情,“天生我材必有用”。

2017年春天,我到龙门采訪农民画家,两天的采访,时间很短,但我还是在晚上抽空到龙田镇邬村去看张伟超。自强自立的张伟超,已经和父母在这里办了个养鸡场。现在父母老了,三十多岁的青年盲人张伟超是主要劳力,体力活儿靠他摸索着干!幸亏,现在科技进步,2006年,他做了青光眼手术,现在有一只眼睛视力达到0.2。

张伟超的父亲在县城工作,为了小孩儿读书方便,他们在龙门县城借住在伯父家里,他们在农村的十多亩地都差不多要荒掉了。现在父亲也退休了,有许多空闲,他看到许多农户在农村发展得都富起来了,就提出,家里已经种有连片年橘,不如回家再租八亩田连片种年橘和养鸡。大家同意。于是,张伟超与父母利用二十多亩地在家里办了个养鸡场。养的是龙门县驰名的三黄胡须鸡,并且采用种养互利的经营模式,种上水果、蔬菜、番薯等农作物。如此,养鸡产生的鸡粪发酵后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收成后则用于鸡的吃食,既节省了成本,又养出了品质。

龙门到龙田镇邬村的路还是挺远的,龙门文化馆派了一位女干部陪我去。我们租个三轮车一路行一路问,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张伟超的新家建在邬村村委十屯村1号。房子很漂亮,似别墅,很大气。这是盲人张伟超靠自己劳动的结果。家的对面就是鸡场,张伟超劳动也很方便,笔者很佩服张伟超的父母,为了儿子想得如此周到。

我们的到来,“惊动了”整个鸡场,恰好傍晚,那些本地龙门三黄胡须鸡正在争相落笼,见有客人,就咯咯咯地叫个不停。他父母见我们来了非常高兴,要做饭给我们吃,可惜我们已经吃过饭了,否则,非吃焖鸡饭不可。张伟超对我说,林亚姨带两个我养的鸡回去吃!被我一口回绝:我去采访怎能带着鸡啊!被人笑话了!更让我感叹的是,中国人富起来了,连贫困山区的农民都住上了新房。真是劳动致富啊!但残疾人劳动致富要比正常人付出多一半的努力!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