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相马之术(2)

2022-09-11 19:57:3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相马,二、伯乐有术,千里马何在? 难道真如所言:世上伯乐常有,中原断无良马?至少在伯乐所在年代,在司马迁还在奋笔《史记》之时,中原有无千里马?

相马

二、伯乐有术,千里马何在?

难道真如所言:世上伯乐常有,中原断无良马?至少在伯乐所在年代,在司马迁还在奋笔《史记》之时,中原有无千里马?

素面朝天出门去,伯乐岂是蓬蒿人?伯乐见不得千里马受困、受屈、受难,痛则泣,痛则悲,痛则呼之苍天。伯乐留有《相马经》,与其言之相马,不如言之医马。伯乐相马有五条标准,论头、论耳、论眼、论背、论蹄,然独未论腿、论胸、论臀、论筋。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伯乐未曾见得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中原无宝马,焉得有寻?

以我之见,伯乐在秦穆公时代所相之马,应为蒙古马。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低矮粗壮,四脚坚实,力大持久,但这种马进入中原后,人类对其的要求就是负重拉车,出力干活儿。蒙古马任劳任怨,不踢、不咬、不闹腾。蒙古马的许多野性和原有的许多优点因之几乎是代代退化。后人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心中有苦,苦痛之极言,岂有千里马乎?最可悲的是一些被中原称为胡马的蒙古马,性烈情暴,腾跑踢咬时有发生,主人大怒之余,阉之骟之,悲哉莫如其然!更可悲者,骟马之举恰恰发生在秦穆公之时,伯乐之世,伯乐见其乎?想伯乐必痛不欲生。中原无骏骑,与把那些血性的、阳刚的、野性的、狂傲的蒙古马去势骟之有很大关系。到汉时,中原已无上阵战马,焉能不败于胡骑?亦有云:伯乐非病亡,实为见骟千里马暴怒而亡。该为谁悲谁泣?

马经过驯化,伯乐相之为千里马,最早距今应在六千五百年前左右。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普氏野马,又称草原野马或蒙古野马,有着6000多万年的进化史,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全世界仅有2000余匹,比大熊猫还珍稀。判断普氏野马因其染色体有66条,比普通马多出两条。这种判断是野马还是家马的方法,伯乐的相马经上并未谈,伯乐相的都是经过驯化过的家马。我认为判断野马与家马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当一匹公马打败原来马群的领头公马以后,它会毫不犹豫地咬死所有前公马留下的马仔,犹如一头雄狮打败狮群的领袖而胜利接管那个狮群以后,一定会咬死前狮王留下的幼崽,其目的也十分明确,断其母狮哺乳期,让它们重新发情,以便为新狮王传宗接代。血脉的相传,基因的相传,使狮群的优秀种群代代相传,代代进化。普氏野马亦然,公马相拼,犹如雄狮相搏,非死即残,基因淘汰的残酷不亚于敌我,水火不相容。而经过驯化的家马,即使是种马,也绝没有这么野,这么凶,这么血,这么残酷。

马和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般认为马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为生产关系的演变增加了新的积极因素。但也的确是马,把人类引向战争,使人类的战争更残酷、更凶猛、更迅速、更激烈。言其助纣为虐恐不为过。马之德为人之功乎?罪乎?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