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相马之术(6)
相马
这匹马踏飞燕体形硕大,四肢修长,马蹄坚硬有力,腿幅宽大,胸肌发达;头上长有肉角数寸,与大宛汗血马如出一辙。
中国的优质杂交马,自汉始得到充分发展,兵车自汉始全面退出战场,马的神力愈显;马强则军力强,则国强;两军搏杀,骑兵为主。在冷兵器时期,战争中很难抵抗训练有素的铁骑冲击,马的作用也客观地推动了优种良马的繁殖。
到唐朝,中国良马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论唐之名马,首当论唐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皆热血优质良马,其中三匹为突厥纯种马,两匹为大宛汗血马,一匹为汗血马与蒙古马杂交优种马,堪称骏马中的精英。岑参曾为一匹名唤赤骠马的骏马而歌:“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好不快哉,好不爽焉!赤骠马相比之唐昭陵六骏,恐怕自叹不如。想唐太宗跃马横刀,纵马搭箭,飞马杀敌,何其英雄?马上英雄,马上纵观天下,天下就在眼前。
六骏之一的“白蹄乌”,是六骏中唯一一匹历经百战而无伤的骏马,最后“战死”在战场。其名曰“白蹄乌”,其实与其蹄黑白无关,当年突厥人称其“白蹄乌”,其意为少帅、少将军。
李世民为少帅、少将军时,曾骑着这匹“白蹄乌”屡征屡战,立下赫赫战功。一次,李世民率军乘胜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穷追不舍,一鼓作气,一昼夜狂追200多公里,人未下鞍,马不停蹄,追敌到最后一刻,“白蹄乌”累死在追剿之中,李世民数十年不忘,每思必心痛。此生死之情,至死不忘。
六骏之中死得最壮烈的应属“拳毛马呙”,此马系西突厥人经十数代杂交优选出来的西域良马,被誉之突厥国马。此马在两军白刃肉搏之中,与李世民形成人马合一的“人头马”,两军阵前,杀得几进几出,几生几死,身中九箭,壮烈战死于两军阵前。岂能不让人悲壮?焉能不让人动情?
六骏之一的“什伐赤”,在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一战中,打得十分艰苦,十分残酷。为阻敌西进,李世民率3500多骑为先锋,抢占虎牢关。当时骑的就是“什伐赤”,在激烈的战斗中,李世民冲锋在前,“什伐赤”一马当先,十万大军相拼,俱以命相搏,且双方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什伐赤”身中五箭。据史料记载,若非“什伐赤”马快机警,能扛得住伤痛,李世民早命丧两军之中矣,大唐将无历史,历史将重翻页。李世民由衷赞之:“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李世民诗绝不如马好,但他言朱汗即汗血也,“什伐赤”乃汗血马也!
唐还有匹马,无价之宝,现珍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就是唐朝韩干画的《照夜白图》。亲眼见过这匹宝马的,指不远于3米,全世界76亿人口,估计不会超过76人,极有可能一亿人都平均不上一位。赞美之辞,恒河沙数,汗牛充栋。我观这匹照夜白却另有想法,想如伯乐在世,亦可研讨,照夜白之马真乃千里马乎?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