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新年到了(2)

2022-09-12 21:01:1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故乡的年,父亲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不烧香拜佛,不算命看相。关于摆供品的问题,我曾经问过父亲,他说:好看吗?最后还不是

故乡的年

父亲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不烧香拜佛,不算命看相。关于摆供品的问题,我曾经问过父亲,他说:“好看吗?最后还不是都让你们小孩子吃了。”

三十晚上,父亲用笊篱盛上糖果、荸荠、花生、水果等,再放上几张哗哗响的新票子,嘱咐我送到大伯、叔叔他们家,算是送去了父亲的祝福。

睡前是要放关门炮的,三响,预示辞旧、迎新、纳福。这炮一定得挑选最大个儿、品质最好的,不能哑,哑了兆头不好。每年放这种炮都是大哥的专利,威力大,太危险,小孩子没有这个胆量。放之前母亲总是念叨着:“要小心,小心啊!”

“咚——”火光闪烁处,三声震响,大门落锁。照例,大年初一凌晨,第一件事又是放开门炮,开门纳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此时,新年的爆竹声已拉开帷幕!家家户户一串串、一挂挂红彤彤的鞭炮,闪着火花、冒着青烟、炸着声响,潮水般涌来!近处,噼里啪啦,震耳欲聋;远处,轰轰隆隆,像天际滚动的闷雷。一群群的孩子们,穿着新衣裳,像赶集似的涌来跑去,捂着耳朵,趔趄着身子,等着抢哑炮。不知谁“啊”的一声,裤兜儿被炸开个洞!欢声笑语也和着爆竹声飘散开来……

当初升的太阳洒下金光,新年早晨的农家院落也遍地金黄、红光了。炸碎的纸屑,红色和着金色,铺满了院落,踏在脚下软软的,闻在鼻里香香的,看在眼里浓浓的。我们那一带有个习俗,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庭院的,更不能扫一地爆竹纸花,一直持续到初五。爆竹花来自大地,归还于大地,飘飘洒洒,承载着村民们的希冀!

大年初一,一定是大哥起来烧火做早饭。大哥说:“娘做了一年的饭,就让她歇一天吧。”原来,除夕晚上,娘在锅里摆好了饭菜,烧热就可以吃了。而初一有很多规矩,不兴动菜刀,不兴扫地,不兴往外倒垃圾等。做好了饭菜,大哥就叫我们起床,叫了弟弟,叫妹妹:“起来吃饭啦!赶快起来啦!大年还睡懒觉,看别人家都吃过饭了,一会儿拜年的就来了,起来吧!”

果不其然,空气里的硫黄味儿还未散尽,这厢碗筷没放下,那厢就响起了打门声。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父母辈分长,一到这个时辰,俩人也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站在堂屋门口,迎接着家族四邻晚辈们的到来。“大爷,大娘,给您拜年了!”“四爷,四奶,给您磕头啦!”

堂屋里,红红的蜡烛蹿着火苗,映照着父母沧桑、慈祥的脸庞,俩人不停地寒暄道:“磕啥头啊,不兴了,省了!省了!”边说,边抓起瓜子、花生、爆米花、糖果之类的往拜年者手里塞。

按传统习惯,正月十五过了,大年才算过完。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