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故乡的一条小河

2022-09-12 21:00:0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最后,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叫石榴子河,它发源于我们村边的石榴子山。 我父亲不是本地人,是逃荒过来的,到了石榴子村口都快死了,是石榴子村老刘家的人救了他。父亲醒

最后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叫石榴子河,它发源于我们村边的石榴子山。

我父亲不是本地人,是逃荒过来的,到了石榴子村口都快死了,是石榴子村老刘家的人救了他。父亲醒来后,不知道他是从何处来,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姓是刘家人给的,取名叫刘三起,意为留住这逃荒来的人,让他站起来。后来,父亲参加了“边纵”的部队,他不怕死,很能打仗,几次战斗下来就当了官。父亲时常带着部队转战云南各地,有时间,有机会,他都会回石榴子村看看。

云南解放了,我父亲在省府当了官,却回到石榴子村和我母亲结了婚。我母亲是土生土长的石榴子村人,有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兄弟姐妹和表兄表弟,而她最后一次离开石榴子村就再没有和她家的亲属有过任何联系了,就连她父母离世也没有回过石榴子村。她在离开石榴子村前,大骂石榴子村民是些忘恩负义的东西,骂村民忘记了刘三起要钱给石榴子村修桥修路,骂村民忘记了刘三起要钱修筑了石榴子河的好事。

母亲说:“刘三起再不是人,但他是从石榴子村出去的,你们骂他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骂他是土匪!他是好人,应当有好报。”

这是母亲一生都不能原谅石榴子村的事儿,也是母亲决然砍断亲情和乡愁的决心。

提起石榴子山,说起石榴子河,讲起石榴子村,身边的人都说我在讲一段传说,说一段久远的故事。现实中再没有这离奇的事了。

再次回到石榴子村,是前不久我到阿着力市出差,空闲之余我想到了石榴子村,就开着车,凭着过去的记忆找去。由于城市扩建,石榴子河被改道,消失了,只有远处的石榴子山还在,名字变成了钱塘山。几户人家零散地丢在高低不平的小山丘上,两三层的砖瓦房都围了院子,大门口安装了各式各样的大铁门。村子间的道路还是那么泥泞,杂草丛生、弯弯曲曲。这是城市改造中最后的村子。

我到了一户住在臭水塘边的人家,见两位老人在自家门口的柴火堆上晾晒做酸腌菜的青菜,就上前问:“请问老人家,石榴子河还有多远?”

那个老妇人惊讶地抬起头望着我,瞪了我几眼,又低下头去专心摆弄自己手上的青菜,不再理睬我。

“小伙子你装什么洋,都站在河边上了还问我们石榴子河在什么地方。”还是一旁的那位老人没好气地告诉了我。

放眼望去,臭水塘边有一些农户在塘子边上盖起了房子,空闲的地段上还立着几棵歪歪斜斜的大树,有的已经断倒在塘子里。还有的被挖成延伸到河里的蔬菜地。有的地方全被成堆的垃圾、烂家具和落叶杂草占据着。塘子里有水的地方,已经被疯长的水葫芦覆盖了,再也看不到清透的水面了。我惊讶地自问:“这就是石榴子河吗!为什么石榴子河会变了模样?”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