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最小的自然村落(2)

2022-09-16 19:46:4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大山的守望者,两间水泥砖混筑的房子,房子不大,更像一户农家院落。左边一间为教室,教室有讲台、黑板、课桌、教具,墙角的桌椅上还摆着几个大南瓜和晒粮食的簸

大山的守望者

两间水泥砖混筑的房子,房子不大,更像一户农家院落。左边一间为教室,教室有讲台、黑板、课桌、教具,墙角的桌椅上还摆着几个大南瓜和晒粮食的簸箕。右边一间稍小,有隔断,里间是一张临时休息的简易床铺,床铺旁边的墙上挂着教具、草药、也有各种零杂,种子用塑料袋装着,草药连根散挂着,三角尺很大,挂在最醒目处。隔断外间有一张用水泥堆砌而成的石礅,上面放一块方方正正的瓷砖,算是学生的小饭桌,饭桌旁边是柴火灶,今天是周末,不巧学生娃没来。

斜斜的阳光从窗玻璃有裂缝的间隙里照进来,我见到了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唯一的校长,唯一的校医。我从他清澈干净的眼睛里确定这是一个知识分子,从他衣着和鞋面上的尘土判定他是一个地道的山民。他拘谨而害羞地来回搓着双手,回答我们七嘴八舌的问题,当说到老伴儿,说到年轻时候和老伴儿相亲的场景,江老师脸唰一下红了,像是又去相了一次亲。

色米依小学六个学生,一个老师,分三个年级复式教学。江老师属本村人,59岁。从16岁当代课老师,到18岁成为民办教师,38岁那年以宣威民办教师第一名的成绩考为正式教师,坚守到现在整整四十三年。除了量化的年月和数字,他没有感慨四十三年坚守的不容易;他没说上课前得先上山寻柴火给学生做饭;他没有说为送住得远的孩子回家,雨雪天落下的那身老毛病;他没说从色米依去朝阳村开一次教师会要走三个小时山道,天不亮就得出发。

乡亲们在边上替他说,他拘谨地来回搓揉着双手补充,说有一次风雪太大延迟到会,领导还表扬他。说在交通闭塞的乡村教书,学生头疼脑热是经常的事,就是通知家长也要走几个小时山道,得常备些草药。他墙上挂的草药有几味我认识,小柴胡、板蓝根、蒲公英、紫苏,都是应急的良方。

说到现在的工资待遇时,他有些激动,他说他现在工资高,待遇好,有了营养餐小饭桌之后,他的老伴儿也有了做饭的工作。他说现在学校的环境好了,他不用在煤油灯下看书批改作业,多媒体教学设备都赶上城里学校了……他的脸微微有些泛红,他发自内心地说着政策的实惠,扶贫的好处。说到电子白板,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山林间的晨光,投射到绿色的叶片上,隐隐潜藏着某种神秘,难掩无边的惊喜。

前些年,有点儿门道的村里人都往外走,和江老师同辈的,江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孩子,他们出去打工赚钱或读书,有的发了财,做了官,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有的在外面混不了又把孩子送回来跟着父母。山里穷,山里人的目光有限,山里的教育资源也有限,江老师理解那些为生计、为求学而走出去的村里人,同时也遗憾那些年快走空了的村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