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香椿文化

2022-09-16 19:37:49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香椿之味,仲春四月,和文友们在豫西伏牛山中的南召县采风,不意和一棵正在抽芽的香椿邂逅,顺手采得一把,鲜嫩的香椿在握,那馥郁的清香沁人心脾,勾起我无尽的遐思与无限

香椿之味

 

仲春四月,和文友们在豫西伏牛山中的南召县采风,不意和一棵正在抽芽的香椿邂逅,顺手采得一把,鲜嫩的香椿在握,那馥郁的清香沁人心脾,勾起我无尽的遐思与无限的怀恋。

我对香椿的最初记忆,源于幼时邻家的郭奶奶。她家的院子里,有棵高大的香椿树。当然,这棵树被视为那个年代的特殊菜蔬,自然也成了郭奶奶的心肝宝贝儿。她常常把针线笸箩挪到树下,一边纳底子缝补衣衫,一边照看这棵香椿树。到了秋天,韭菜开花时候,香椿芽其实已经很老很老了,郭奶奶便支使郭大爷,用一个长长的铁钩子,把老得像铁片儿一样的香椿叶钩下来,一片片地淘净,抽去中间的筋脉,配上韭菜花放到擂臼窝里捣碎,然后,放很多盐在瓷坛里腌渍,这就成了整个冬天要吃的蔬菜了。这也正应了“门前一棵椿,青菜不担心”的俗语。饥荒年月,家家户户没有蔬菜,特别是到了冬天,即便是普通的萝卜白菜也很少能吃上,我们的碗里,成年不见油腥儿,成月不见蔬菜。于是,吃饭时常常端着饭碗到郭奶奶家串门,总会得到一筷头韭花掺香椿,让本来难以下咽的红薯参子汤或红薯面糊糊,变得好吃起来,让我们吃得十分开心。我们的童年,在这粗茶淡饭的滋养下,一天一天成长起来,走过那段坎坷艰辛的岁月。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深山里,香椿是我常见又十分关注的一个树种。哪个村子若有几棵香椿树,我总要走过去,把一把粗细,看一看长势,遥想一番采摘香椿时的情景,心中总会产生深深的陶醉与满足。记得20年前有一次,到一个只有两三户的小山村里,门前的堰滩地里,到处都是粗壮的香椿树,粗略数一下,竟有几十棵之多,简直就是一个香椿树的小林子。而附近的山坡上,兴许是香椿种子飘散的缘故,也是左一丛右一丛到处都是,我流连在香椿林中,尽情地想象着春天的时候,在这样的林子里采香椿,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但时令已是盛夏,只能在林子里感受一下香椿的余香。主人可能揣摩到了我的心思,中午非留我吃饭。饭菜上桌时,是一盆干菜炖腊肉,却散发奇特美妙的香味。主人说:山下人爱吃农家菜,这个你尝尝。我夹起干菜放入嘴中,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一时竟说不出是什么干菜。主人问道:还没尝出来是什么?我忽然醒悟出来:“哦——是香椿!”主人问:“味道怎么样?”我品咂许久说:“嗯,从来没吃过,真是太好吃了!”主人会心地笑了。这干菜香椿,焯水晒干后,没了鲜香椿的浓烈与刺激,变得甘甜又绵长,如同窖藏的陈年老酒,在唇齿间久久不去。更奇特的是,那干香椿的茎秆,吮吸了腊肉的汁液,纤维质变得绵软而有韧性,吃起来糯糯的又不失弹性。这样的味觉体验,实在是可遇不可求。二十几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那香椿干炖腊肉,仍让我口齿生津,心驰神往。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