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我家的多事之秋(2)

2022-09-18 20:47:0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花开的声音,爷爷赶着一辆马车把姑姑接了回来。姑姑坐在马车上,没有人们想象中憔悴的样子。她应该哭肿了双眼,抑或是像女鬼一样披头散发,半死或者疯掉。姑姑

花开的声音

爷爷赶着一辆马车把姑姑接了回来。姑姑坐在马车上,没有人们想象中憔悴的样子。她应该哭肿了双眼,抑或是像女鬼一样披头散发,半死或者疯掉。姑姑眉宇之间有一丝伤感,清瘦了许多,但似乎更美了。围观的人们,之前廉价的同情一扫而光,立即进生出一股浓浓的恨意。

姑姑之前的风流韵事,已经搁置了多年。

姑姑18岁时,跟村里的一个青年好上了。在那个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姑姑是处在小西村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那人是一名木匠,长得白白净净,模样十分清秀。姑姑和木匠站在一起,很是般配,有点儿郎才女貌的样子。村子里可供谈情说爱的地方不多,他们就跑到小西村东面的山坡上,跑到小树林里约会,那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甜蜜的印记。这种事情就像包在纸里的火,爷爷奶奶被蒙在鼓里很长一段时间,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姑姑和木匠已经许下了海枯石烂的誓言。他们甚至想到了百年之后,就埋在那个山坡上,那是一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爱得越深,悲剧的可能性就越大,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一个例子,花好月圆的结局注定不属于他们,他们只能化蝶。姑姑和木匠从一开始似乎就预感到了事情的结局,所以,他们爱得炽热,爱得不顾一切,恨不得把对方撕碎,抑或是撕碎自己,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结合,才能实现他们心目中的永远。

爷爷知道后暴跳如雷,自由恋爱的姑姑,不仅败坏了林家的门风,还和仇家的儿子好上了,这是天大的耻辱!

事情追溯到八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爷爷在村里人面前发了一句牢骚。没有想到,第二天爷爷就被抓了起来,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批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检举爷爷的人就是木匠的爹。

爷爷放下了狠话,说,我闺女就是老死在家里,也不会嫁到那家!

那家人为了阻断他们的恋爱,几个媒婆轮番寻摸,不久就定妥了一门亲事,婚期紧接着也定了下来——第二年开春。姑姑绝食了三天,第四天时,被爷爷捏着鼻子灌了半碗白汤。奶奶说人得信命,可姑姑不信,姑姑说,自己的命运自己定,老天爷管不了那么多人的事。他们无路可走,只有私奔这一条路。

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世界陷入一片沉静,他们像两个幽灵,穿过一片麦场后,就可以一路向西。前面的道路没有尽头,盛满了无数的未知,那将是新鲜的、自由的、充满希望的。他们手拉着手,心离得如此之近,生生贴到了一起,重叠着,天地问盛开出无数娇艳的花朵,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夺目。远方在呼唤他们。姑姑唱起了歌:“姐儿房中绣荷包,手拿那个钢针儿轻上描啊描……”

姑姑的歌声惊醒了一对偷情的男女。那个女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寡妇,二十五岁时,男人得了急症死掉了。想要改嫁,婆婆不同意。死掉男人的女人被贴上了克夫的标签,还有三个娃娃,女人只能守寡。只有走进坟墓的那一天,她才能和那个早年问死去的男人相逢成双。小寡妇偏偏是个性欲旺盛的女人,白天还好说,到了夜间,身体里就燃烧起无数的火苗。那棵红杏并没有出墙,小寡妇的大伯哥是个老光棍儿,两个人好上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是大伯哥,也会是旁人。有些人自来就不会逆来顺受。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