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我家的多事之秋(4)
花开的声音
木匠的母亲爱子如命,有点儿好吃的都省给了木匠,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她情绪一激动就会昏厥。爷爷拉下脸,去了木匠家里,求木匠的母亲同意这门亲事。木匠的母亲说什么都不同意,一激动险些又昏厥过去,喂了半杯温水,才舒出一口气。姑姑和木匠的婚事又一次错过。
3
1979年,爷爷和奶奶为姑姑又订妥了一门婚事。
我的第二任姑父是个大龄男青年,比姑姑大10岁,是建筑公司的一名会计。由于建筑公司流动性强,加上姑父生性木讷,婚期就拖到了三十多岁。在我的印象中,姑父的形象十分糟糕,驼背弓腰,小眼睛眯条缝,内八字,走路都能自己把自己绊倒。用母亲的话说,第二任姑父三脚都踢不出一个响屁,姑姑嫁给他,实在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可惜!奶奶却说,二婚的女人能嫁出去就不错了,人家是公家人,旱涝保收!
相亲那天,奶奶给姑父做了一碗荷包蛋,六个。姑父一口气吃光了,奶奶搓着两手说,吃饱了吗?不饱的话我再做几个。姑父抹着嘴巴说,我吃四个就饱了,可我得吃完啊,不然剩下的谁吃啊?挤在门缝里偷看的村人一阵哄笑,说这样的男人,太实在了,简直就是一个榆木疙瘩!人家相亲,都是千让万让才吃一个两个,也就是意思意思。
姑姑和姑父订妥婚事后,紧接着就是中秋节。姑父来奶奶家送节礼,有一条一扎宽、三扎长连皮带肉的肋扇。母亲目测了一下,说至少十几斤。六瓶橘子罐头,六包点心,两把粉丝,两瓶白酒,两包茶叶。家里不时有串门打探情报的,看到姑父的大手笔,很是羡慕。说公家人就是公家人,真是大方。姑父还带来了两本小人书,《铁道游击队》和《西游记》。三个姐姐先看,我排到最后,虽然我大字不识一个,但是那些黑色的文字和图片为我的文学启了最早的蒙。
母亲掌厨做了六个菜,农村的规矩是,女人和孩子一律不能上桌,要等男人们吃喝完了,折下来的剩菜,才让女人和孩子吃。我们林家还有一道规矩,折下来的剩菜要先给男娃吃。开席前,姑父非要让我们一同用饭,母亲拗不过他,就让我和林胜利上了桌子。母亲杀了一只养了两年的公鸡,用大锅炖了两个钟头,鸡香飘荡在胡同里,香气撩人,到处都有吞咽唾沫的声音。母亲做的鸡肉炖粉皮很地道,粉皮透烂,一吸溜就到了嘴巴里,那个美啊。就凭这一点,我喜欢上了那个长相丑陋的姑父。
饭后,姑父教我数数儿,我一学就会,完全超乎了姑父的想象。姑父说,林秋叶很有天赋,将来一定是个上学的好苗子。母亲说,小丫头片子上什么学,上了也没有什么用。姑父神情很是严肃,说人必须得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以后一定要让林秋叶上学,你们不供她,我供,将来我出钱。母亲的眼睛湿了,给姑姑说,人不可貌相,这个人是个好人,妹子你嫁给他,这辈子不会吃苦受气。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