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吴越国的崛起(6)
难以延续的高光时刻
这时恰好发生了楚国围蔡的战事,蔡国向晉国求援,晋召集诸侯会盟商量救蔡,却乘机向蔡国敲诈勒索,蔡国不愿屈从,会盟因而失败,晋国的威望一落千丈。走投无路的蔡国转而求救于本就与楚国战事不断的吴国,阖闾正在寻找攻楚的契机和借口,双方一拍即合,吴国便派遣使臣与蔡、唐两国结盟,联合伐楚。
阖闾九年,即公元前506年,太湖之滨集结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军,攻楚之战筹备就绪了。吴军主力部队有三万人,在阖闾亲自率领下渡过长江,疾进千里,进驻淮河流域。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却经过了孙武和伍子胥的长期调教,十分精锐,三千五百人的前锋尤其骁勇善战。
十月,萧瑟的秋风席卷江淮大地,飘落的黄叶预示着众多生命即将凋零,一场大战在汉水之滨大别山、小别山之间展开。
楚军在柏举摆下战阵,以四倍的人数优势与远道而来的吴军对峙。吴国将士虽然人数少,并没有丝毫畏缩。阖闾的弟弟夫概首先请战,没有得到允许,便不听号令擅自出击,大败。楚军却也乱了阵势,吴军乘乱进攻,杀得楚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败退的楚军未及渡过汉水,奔袭的吴军又已赶到,趁他们在雍滞用餐时掩杀过去,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吴军追杀千里,五战五捷。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柏举之战。
阖闾乘胜挥师,直扑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吴军轻易地占领了楚国都城,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楚王的嫔妃和大臣的妻妾都沦为吴国君臣的战利品。
在吴军声威的震慑下,中原诸侯都没有出兵援楚,最后还是申包胥从遥远的秦国求来了救兵。两千多年以后的近现代,《申包胥哭秦庭》这出戏还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可见他完成使命的过程多么曲折艰难。
前方将士高歌猛进,后院却起了火。早已投靠楚国的越国见吴军主力远征在外,便乘机发兵,侵扰吴国的后方。更令阖闾措手不及的是,他的弟弟夫概居然乘乱潜回国内,僭号称王。
腹背受敌,内外交困,阖闾只得下令撤出郢都,回师平乱。
虽然没有能够彻底灭楚,也未能长期占领郢都,但吴国已经国威大振。按照《吕氏春秋》的记述,阖闾治下的吴国“东征至于庳卢,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鲁,令行中国”,俨然是不可一世的霸主。
夫差是吴国最后一位国君,可是他绝非通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不仅早年间武功赫赫,很有一番作为,直到国破身亡之前几年还着实风光了一阵,给吴国的历史添上了最后一抹辉煌。
他是肩负着为父报仇的重任即位的,所以,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就迫不及待地发兵攻越。
在夫椒,即现今的无锡马山——也有人说是洞庭西山或绍兴以北,作为无锡人,我决定不理睬他们——吴越两国部队进行了决战。吴军大获全胜,并且乘胜追击,深入越国境内。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