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程:短篇小说的写法(2)
短篇小说的一种建构
我没有犹豫,马上写了开头。开头是疯女人的故事,她的儿子是队里的干部,爱上了下放户的老婆……至于下放户老唐,这样的人我仿佛也认识。那个年代,有故事的男人真不少。我认识一位叔叔,他就像老唐。
他喜欢赌钱,而且喜欢押大赌注。他的传奇故事之一,就是一夜之间把房子、老婆、儿子、钱都输掉。但是第二天,他又把房子、老婆、儿子赢了回来。
我给老唐身上加上了悲悯之心,这是我小时候到处游荡时寻找到的东西,念头一闪,人性的光辉就留下了。
所以说,《天鹅绒》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遗失猪肉的疯女人、下放户母女俩和队里干部的艳情传说、我认识的爱赌博的叔叔。它们组合在一起,成就了《天鹅绒》这个短篇小说。至于别的东西,我想强调的是,作家的悲悯之心是不可少的,悲悯之心产生于废墟之中,也是出污泥的荷花。它印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老嘉言。每个生命降临,都有拥有它的机会,但也只有少数人才能靠它拯救自己。
这是小说建构中最关键的地方。当然,它不是为了小说而存在的,它是为了我们的人生而存在。它既有趣,也有意义。
我当初写不成疯女人的故事,直到四年后才得到了《天鹅绒》的灵感。一篇小说的建构,有时候真的需要好几年。
我四五岁起就有游荡的习惯。有一次我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半路上朝火车站游荡去了。很幸运,我来回走了五六站路,傍晚又摸回家了。幼儿园老师已经到我家来过,和我父母交换了情况。当然,我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坚持今天去了幼儿园,现在刚放学。结果我的下场可想而知。这件事情,我妈一直在讲起,讲我的胆大妄为。她至今不知道,我朝火车站去的路上,碰到了多少好玩的事。这些事,我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它们微不足道又色彩斑斓。除了写成小说,别无用处。可惜的是,我从来没有用到过它们,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它们还缺少来自人性深处的叹息和激荡。
我上到幼儿大班时,跟着“上山下乡”的父母去了苏北乡下,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和苏州城里的生活无法相比。但作为游荡者来说,简直是天堂。经常是夜幕降临后,万籁俱静,狐鬼们开始活动。仓皇四周一看,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灯火零零星星地闪耀,我家的灯火也在其中的一间茅屋里。于是慢慢回去。到了家,自然不敢马上进门,一般都是到屋后,扒着后窗户朝里张望。屋里的油灯下,父母和弟弟正在吃晚饭。总是我妈对着后窗叫一声:进来吧。
如逢大赦。推门进去,吃饭,睡觉。
也有昏了头错过晚饭的时辰,家里灯光已熄。一座小小的茅屋伫立在土地上。悄悄地推开门,上床睡觉。明月伴我,还有听来的乡野传说。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