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富贵的结局(7)
康百万
老天有眼,当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当年获得种粮亩产状元的不记得是谁了,但康百万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他家供奉的“巴掌佛”奖励给了人家,没有八丈多高,只有巴掌大小。大伙儿哈哈一笑了之,没有人说三道四的。
年底述职的时候,谈起此事,来顺还有点儿不舍。康百万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比起救济,那点谷物种子根本就不是个事;至于“巴掌佛”,康家换来的却是平安,这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
富贵的结局
光绪初年,因中原地区连年大旱,庄稼绝收,老百姓的日子要多惨有多惨,逃荒要饭的,送儿卖女的……历史上有“丁戊奇荒”“晋豫奇荒”“晋豫大饥”等多个说法。那年月,正是盗匪猖獗的日子。有一年,确切地说是光绪六年(1880年),巩县出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姓张名富贵,因父母早亡,家里没有其他亲人,先是沿街乞讨,后来就干起了偷盗的勾当。当然,那时候的小偷不叫小偷,也不叫贼,根据偷盗方式,有多种很文艺的叫法,如从房顶上掀开砖瓦顺着绳子爬进屋的,叫作开天窗;在墙壁上凿洞开穴钻入屋内的,叫作开窑口;趁家中无人撬锁登堂入室的叫作吃恰子;天未亮,趁人最为困乏时行窃的叫作踏早青;光天化日偷盗的叫作白日鬼;黄昏时偷盗叫跑灯花,等等。以上种种行窃方式张富贵均有涉猎,且手段了得,如你跟他迎面走过,转眼间你身上的东西就到了他怀里,但他的运气却差,曾被官府缉拿过多次,每次都是被仗打几十板子或被关闭数日而已。这天,他竟爬进了康家庄园,又被康家的家丁给逮了个正着。
连一般老百姓都说,敢在老虎头上搔痒,有张富贵的好看了。在那个年代,凭康百万的身份,动用私刑处置一个小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康家毕竟是大户人家,还是比较有素养的,没有痛打或者采用其他家法处置张富贵。康百万为了锻炼儿子小勇,凡事先让他发表意见,这次也不例外。小勇说:“爹,把张富贵扭送官府。”按理说,这是比较正确、明智的选择。
康百万却摇摇头,说:“若是送给官府,无非是关闭几日了事。张富贵出来后依然会重操旧业,且跟康家的冤仇从此就结下了。”
小勇愣怔了一下,说:“爹,您说如何处置?”
康百万说:“你好好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小勇埋头思索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爹,您的意思是收留张富贵,或是给张富贵一笔银子让他走?”
“若是初犯,倒还可以,但这个是惯偷。”康百万再次否定了小勇的想法。
事有凑巧,时任知县凌钺到康家庄园来了,刚好遇到这一幕。他也恼恨张富贵,这家伙屡教不改,是地方上的一害。凌钺对康百万说:“康掌柜,随您怎么处置,我只当什么也不知道。”凌钺的潜台词就是,即便康家打死这个张富贵,屁事没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