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文选:那只戒指(6)
戒指
某天清早,教师早早起身,穿戴好了去街上等车。小镇每天只有两趟去县里的车,他要赶早上的车去,赶晚上的车回。走在路上,有起早的人和教师打招呼,他在乡村里是很受尊敬的。从前他到县上开会也是这样穿戴整齐,在小镇里,只有教师这样每天上班的人,才会注意自己的形象。那些种田的人,即使在节日或参加喜宴时穿上一身好衣裳,也会特别不自在,好像穿的不是他的衣裳似的。
教师是要到县城买一枚戒指,黄金的雕花的戒指。他并没有看见那戒指,可那戒指已经像一缕燃起的火苗,在他心里热热地升腾着。这一辈子,他还是头一次给一个女人买戒指。走进金店后,他被一个浓妆艳抹的导购拉走了,导购专拣贵的指,可教师的心里有数,连口袋里也装着不多的钱。最后,他挑了一枚克数偏小,但造型显大的戒指。他对自己挑的这枚戒指很满意,觉得自己真会买东西。
教师和女人这样的接触,还是被人看了去,左邻右舍的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些乡亲们也并没有恶意,他们总是对男女之间的事,格外留意些。于是,有人在背地里说,教师和女人都是孤身一人,倒不如两口锅搬到一处,两捆铺盖凑到一屋,干脆搭伙过日子不好吗。说的人都是善意地说,听的人也是善意地听,回去后又善意地说给别的人,可是谁也不愿意传给教师的儿媳听,他们都知道,教师的儿媳是出了名的刁蛮。
这个儿媳三天两头就要来教师这里,假作看望他,可每每临走时,总要顺手牵羊,或是拿走些时令蔬菜,或者把人家送给教师的糕点拎走两盒,嘴里还要念叨着是给教师的孙子解馋的。有一天,儿媳又来搜罗的时候,发现碗柜里竟然放着一碗糖蒜。她知道公公不会做家务,不可能是他自己腌的。
可是过了几天,儿媳又过来的时候,发现教师的箱盖上,放着几样毛线织的手套和袜子之类的东西。她心里吃了一惊,不知道这是哪个女人弄来的。可能公公已经背着他们和哪个女人暗通款曲了。当时她并没有露出声色来,反倒是回了家,对教师的儿子冷嘲热讽起来。她说,人老心不老哇!儿子觉得她说的话不着头脑,并不理会她。可她越说越气,最后竟然跳起来骂着,等着野女人把老头子的钱都骗了去,你们再想治就晚了。
儿媳暗中观察了几日,她发现每日公公的大门紧闭,别说女人,就是一只猫也不进那门。倒是每当黄昏时候,没有手的女人收了摊回来,教师总是在菜园里弄地,借着弄地隔着栅栏和那女人说话。有时顺手摘把青葱,或者拔几棵红盈盈的水萝卜,或者摘几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隔着栅栏殷殷地递过去。那女人也羞羞地接了,两人就在栅栏边再说上一会儿话。说的什么,那儿媳听不见,却觉得两人像是有说不完的话,有一股劲把两人往一块捏。那儿媳知道,教师对没手的女人起了春心了,别看教师年纪大了,可是老男人要是恋上了,也是火上房那样急的。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