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3)
渠川谈家世
巍峨的紫禁城,对于渠本翘来说是个神秘的殿堂,内阁的主要官员为大学士,显得威严而庄重。各省和六部的题本到达内阁,先要“汉票签房”,就是由渠本翘这些“中书”代皇上阅奏折,写批语,所谓“拟写票签”。不过,他们只是“草签”,还要由侍读改成“真签”,交给大学士审阅,再翻译成满语,然后送到乾清官内奏事处,才能“恭呈御览”。内阁中书上朝不用走天安门,和王爷大臣们一起进东华门,还可以挂朝珠,跟翰林一样。还有,内阁跟翰林院一样,不称堂属,而称“前辈”“后辈”,这是很“雅”的称呼.在内阁就好像“半个翰林”。渠本翘衣冠齐楚,锦绣飞扬,感觉无比的荣耀。
渠川在故宫的档案里,查到了祖父的笔记和人值的记录,看得出祖父每天早早地入值,“夜值”时带着行李到内阁去睡觉,兢兢业业。京官每三年有一次“京察”,对官员进行考核,不勤政就不能升官,祖父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呕心沥血地走好。
很自然,渠本翘认识许多上层人物。他见过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他是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的门生(渠本翘当年会试的总裁是翁同龢),他还与李鸿章、徐会沣等众多大臣有过交往。他常去南海馆听康有为谈变法,康有为大谈清朝的现状、未来和自己心中的理想,谈到悲伤处,声泪俱下,说到激昂时,眉飞色舞。他从没听过这些见解和思想,也没见过康有为这样充满爱国激情,又有很多新知识的人。在后来被称之为“戊戌六君子”的六位志士中,杨锐、林旭是渠本翘的同事好友,杨深秀是他的老师(杨深秀是山西人,在太原崇修书院担任山长时,渠本翘是他的学生),谭嗣同、康广仁与他交情不薄,他很佩服、推崇他们,希望他们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京城发起成立保国会,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这让渠本翘热血沸腾,他跟着康、梁奔走,为维新呼号,也给予他們资金上的帮助,他多么想中国也像日本那样变法成功,使中国强大起来。可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究竟敌不过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翁同龢因力主变法被革职,官场大变样,到处是肃杀之气。更可悲的是,“戊戌六君子”抱着未遂之志死在刑场,造成了惊人的惨案。后来,据渠本翘的佣人福尔回忆,谭嗣同被捕的前晚,到过渠本翘家,可是渠本翘不在家,谭嗣同没有等候就匆匆走了。
戊戌变法遭到镇压后,京城再没人敢发声,一切归于平静。渠本翘照常入值,幸亏没人找他的麻烦,也没人说他是“康党”,这是多么侥幸的事情。这可能跟太后有谕“官绅中被‘诱惑’的人不深究株连”有关。他目睹了戊戌变法的失败,那些中坚力量死的死、逃的逃、革的革、谪的谪,他感到压抑、郁闷、悲伤、气愤,说不出的百千烦恼直攻心窝。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