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4)
渠川谈家世
紧接着,义和团运动爆发,仿佛在一夜之间,京城满街都是红头巾、红兜肚、红带子,三五成群的“拳民”(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拿着大刀在胡同里跑着,又自称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扶清灭洋”……渠本翘和义和团一样,痛恨洋人,但这样就能消灭洋人吗?他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迷惘和悲楚。就在他愁肠百结的时候,义和团运动在清军和八国联军的围剿中很快失败了,意想不到的《辛丑条约》更像是头顶上的一记闷雷,震得他头晕目眩。
义和团跑过的京城,八国联军踏过的京城,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慈禧、光绪逃亡一年后回到北京,残局究竟如何收拾?渠本翘思绪杂乱,仍感前途茫茫。有一天,文武百官都集合在永定门下,他们朝衣朝帽,迎接太后和皇上。腊月了,天气很冷,寒风中,大家都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渠本翘见到不少熟人,一一打过招呼拱过手。“想离开内阁吗?”内阁的一位好友问他。渠本翘已在内阁待了十年,也该动动了。“想去哪儿?”好友追问。“日本。”渠本翘突然说。“日本?你想当‘鬼使神差’吗?”好友吓了一跳。“鬼使”就是到“鬼子国家”当使臣。“我想看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他说。“不怕人家说你是‘二毛子’?”好友问。义和团在京时,把跟洋鬼子打交道的人叫成“二毛子”。渠本翘说:“日本在维新后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打败了我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们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台湾,还赔了那么多白银。我们不去学习哪能行?”他说到这里,太后和皇上到了,大家齐刷刷地跪下,而他的心里有着难言的悲酸。
在长篇小说《官痛》里,渠川以祖父的经历为原型,塑造了忧国忧民、思想开放、主张维新,却又优柔寡断的内阁中书沮乃翘,在官场十年的故事。渠川说:我写《官痛》仍是按照《金魔》的写作路子,大的方面与家史一致,但又不是家史,而是小说。
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渠本翘以外务部司员的身份任驻日本横滨领事。横滨是日本的国际海港都市,横滨港被称为“金港”,有大量的西洋建筑,各国大使都在那儿,中国领事馆也在那儿。一些日本官员和学者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技术、发展教育事业,给渠本翘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对横滨的新奇事物很感兴趣,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开阔了眼界,思想也更加新潮了。
次年(1904年)二月,风云突变,日俄断绝了外交关系,弥漫起浓重的战争烟云。渠本翘担心日俄战争爆发回不了国,同时又收到“弟弟生病”的家书,就向朝廷要求并获批回国了。
渠本翘回国后正值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他就到山西大学堂当监督(即校长),并与乡绅商定,在老家祁县的昭馀书院(祁县古称昭馀)旧址创办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他亲自制定学校章程,不惜重金延请优秀教师,为学生设立奖学金,他把自己所捐巨资和筹集到的款项存放在票号以求生息,供学校开支之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