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钦州的中华白海豚

2022-08-17 10:40:10 来源:文言阁 作者:网络
导读:萌萌的海豚,谢凤芹 此刻,我们正在三娘湾海面的一条渔家木船上。 船主是三娘湾渔村的六哥。船上有我外地的两位文友:小君和小梅,她们第一次来钦州探寻中华白海豚。 六哥今年

萌萌的海豚

 

谢凤芹

此刻,我们正在三娘湾海面的一条渔家木船上。

船主是三娘湾渔村的六哥。船上有我外地的两位文友:小君和小梅,她们第一次来钦州探寻中华白海豚。

六哥今年五十岁,和我的一个朋友是族兄,我也间接认识了六哥。

六哥由于长年在大海上巡视,整张脸被太阳烘成了猪肝色,两眼黑得发亮,眼神深邃而宁静。他正在专注地盯着前方,娴熟地操纵着舵。

木船摇摇晃晃地向前行驶。出海不久,小梅晕船了,木船摇一下她就直播一次,看着让人心疼。我给她吃了晕海宁,她才慢慢缓解。

小君担心小梅再次晕船,不时跑到驾驶室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中华白海豚?

六哥淡定地回答,放心吧,马上就到中华白海豚活动的区域了。

小君自言自语地说,神了,中华白海豚在哪里活动,六哥都知道!

我连忙向两位文友介绍,六哥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文石教授在三娘湾中华白海豚观测站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这片海哪里有中华白海豚活动他们都有监测和记录。

小君听了,来了兴趣,问六哥,要加入潘教授的团队是不是很难?

六哥得意地说,也不难。

我心里偷偷笑六哥吹牛。

据我所知,要加入潘教授的团队并不容易。2004年,潘教授从北京来到三娘湾渔村建立中华白海豚观测站,多次和全体渔民开会,强调保护北部湾海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很多渔民都想尽一份力,但最后能成为团队成员只有两三个人。

船在海上转圈子寻找中华白海豚。太阳高挂在头顶,热浪扑面。慢慢地,海上起风了。海浪粼粼,阳光投到波光上,海面就像一张遮天蔽日的蓝色绸缎。

木船由于稳定性差,不断地掀起又落下,突然一排海浪直向船上扑来,小君躲得快,幸免了与海水亲密接触,而小梅,却被海水结结实实地洗了个咸水澡。

六哥突然轻描淡写地说,马上就可以看见中华白海豚了。

这兴奋来得有些突然,小梅手忙脚乱地拧着湿漉漉的衣服,又急急掏出手机等着那奇妙的一刻;小君的照相机早已经调好了焦距,只等着一睹中华白海豚的芳容。

木船又转了一圈,六哥突然指着左前方高喊一声:“快看,两只呢。”

我们顺着六哥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先是看见一只一米长的灰色中华白海豚不停地俯冲,卷起一朵朵浪花,接着是一只两米多长的粉红色中华白海豚突然跃出海面,那姿势像个舞蹈演员在起舞,只一会儿工夫,两只中华白海豚便消失在海的深处。

小君惋惜地说,太快了,没有拍下来,回家就是想臭美也没有证据。

六哥安慰她们说,这是一对母子,它们会再出现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