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农历七月十四(2)
七月半
过了七月初十,到七月半之前,每天傍晚时分,就是烧纸钱的时候。这一天,家人得吃过晚饭,晚饭必须有煎冬瓜这碗菜。母亲说,冬瓜是逝去亲人们的美味佳肴哩。我当然相信这句话,烧纸钱的时候,我就会按母亲的吩咐,用只饭碗,盛半碗饭,夹上几块煎冬瓜,倒点儿茶,做成“水饭”,这是供给逝去亲人们的。
烧纸钱的地点一般在自家房前。我们从谷草堆里拉过一大把干草,垫在地上,然后在谷草上将袱包端端正正在摆成方格形。先点燃零散的纸钱,再用燃烧的纸钱点燃袱包。烈火熊熊,父亲仍然担心那些袱包烧不过心,拿了小树枝,轻轻地拨弄。端来做好的“水饭”,洒在钱堆的正前方。点燃三炷香,插在钱堆的正后方。在夏日的高温里,我们用虔诚与逝去的亲人们对话。
接下来,每年七月半,我总会按父亲的要求写好袱包,我的毛笔字也大有长进。后来,渐渐长大的弟弟也参与进来了。我和弟弟读完了中学,每年七月半时,实在抽不出空回到老家,但我们知道,父亲仍然坚持着每年写袱包,我也见过人写袱包。那纸钱,已不是用纸戳戳成的,是买来的冥钞,用薄薄的纸封着;那封皮,居然有用钢笔或圆珠笔写成的;烧袱包的时候,没有摆成方格形,沒有那“水饭”。我就怀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能否送达呢?
袱包是我们写给逝去亲人的书信,上面写着我们满满的思念。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