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九七 告诉你影像背后的故事
回眸九七 告诉你影像背后的故事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商报》在庆祝香港回归的号外上,使用了新华社发的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经皇岗口岸从落马洲口岸进入香港的数码照片。刘彦武 摄
香港回归祖国是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百年风雨路,影像记录回归历程。当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多少炎黄子孙欢欣鼓舞,热泪盈眶。时光似箭、斗转星移,今天翻看被定格的1997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历史的瞬间仍然令人回味!
我于1996年11月至1999年1月被新华社派驻香港担任专职摄影记者,参加了香港回归采访报道,拍摄了大量过渡期香港社会生活题材的纪实图片。
由于我熟悉香港当地情况,又会粤语,1997年6月30日晚上到7月1日被新华社香港回归报道团安排了三个指定拍摄任务,这24小时的经历至今难忘。
1997年6月30日晚21时,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从落马洲口岸进入香港,执行香港防务交接。当晚在落马洲口岸,我第一次用仅30万像素的柯达数码相机拍摄下解放军车队驶入香港的镜头,即刻用香港电讯的模拟信号手机回传数码照片,但当时数码影像传输条件还不成熟,一张照片大概要传15分钟,我只能一边收拾器材抢跑上车,一边力争把第一张照片发出去。因为改变了平时回到驻地冲洗底片扫描之后才发稿的工作流程,我当时心里非常忐忑,试了三次,终于接到同事的电话说收到了。
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新华社第一次用数码相机拍摄新闻并传输照片。而香港回归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在国家领导人抵达香港、解放军海陆空部队进入香港等重要新闻报道现场均使用了数码照片发稿,大家都鼓足了劲要表现出“主场”国家通讯社的自信。
1997年6月30日晚,在拍摄完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从落马洲口岸进入香港,回到驻地后,领导让我抓紧休息,准备7月1日凌晨3点出发去完成下一个拍摄任务。我闲不下来,考虑到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兰桂坊是人们熟悉的体现中西文化交融氛围的地方,就决定加个“自选动作”去那里。从中环地铁站出来,迎面碰上几个人在派送《香港商报》刚印出来的庆祝香港回归的号外,头版上赫然刊登着我刚刚拍摄的解放军经落马洲口岸進入香港的那张数码照片。
来到兰桂坊,已经是人头涌动,警方设置了临时围栏维持秩序,人们手举酒杯在狭窄的街道上欢呼狂舞,气氛热烈,我用1/20秒的快门速度加闪光灯捕捉人们欢庆的画面。
当1997年7月1日零时到来的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正在岗位上执勤的香港警察掏出带有紫金花标识的帽徽更换原有的皇冠图案的帽徽。这象征着政权交接,我用相机定格了这个历史瞬间。
相关阅读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