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九七 告诉你影像背后的故事(2)
回眸九七 告诉你影像背后的故事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记者还联系我讲述了这张照片的拍摄故事,并找到了照片中的香港警察进行采访。
1997年7月1日凌晨4点30分,热情的人群挤满了道路两边。6时许,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给拍摄增加了很大难度。这时,团体协作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我们现场几位摄影记者互相补位钻进不同的地方找角度拍摄。当解放军车队到达时,官兵们在瓢泼大雨中军姿挺立,军旗高举,使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王建民抓拍香港群众冒雨赠送给部队“威武文明之师”牌匾的画面被各大新闻媒体采用。
1997年7月1日上午10时,我又赶到香港沙田体育场,在“万鸽庆回归”活动中拍摄当地群众一起放飞了由内地一些信鸽协会运到香港的万只鸽子。
完成了三项拍摄任务后,我跑回报道团办公地,将胶卷交给编辑,才松了口气。有人说摄影记者是一种靠个人灵感干活的职业,如今回想起这24小时,我的感受是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现场,应该首先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完成记录历史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和思考,注意捕捉稍纵即逝的决定性和代表性瞬间,才能拍摄出新闻摄影精品。1997年9月新华出版社编辑和出版了《香港回归》纪实摄影画册,成为值得珍藏的历史记录。其中大部分图片都是新华社香港回归报道团各位同事的作品。
1990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毕业后到新华社广东分社从事摄影报道工作,能以记者身份参与香港回归的报道其实很幸运,这要感谢胡国华、徐佑珠、林川等领导们的关心和厚爱。驻港期间我发出过大量新闻照片,详实地记录了1997年前后香港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过渡期的一些社会变化,但在这里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摄影报道的三个遗憾。
第一个遗憾,1997年7月1日早晨,在香港上水地区拍摄当地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车队时,由于大雨把相机淋湿,加之胶卷感光度低相机快门速度过慢,拍摄角度受限制,我拍摄的照片大部分曝光不足影像模糊,没被选中发稿。

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中环兰桂坊执勤的香港警察用带有紫金花标识的帽徽更换下原来佩戴的有皇冠标识的帽徽。刘彦武 摄
第二个遗憾是在1996年12月23日,董建华以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的身份首次在当时的港督府(现为香港礼宾府——编者注)与时任香港总督的彭定康见面。我在现场拍摄他们面对记者回答问题和握手的全过程,感觉有几张被摄人物神情不错的照片应该能发稿。当他们转身离开时,我放下相机换了个广角镜头想拍建筑外貌,谁知一位香港记者用粤语喊了声:“董生!”董建华突然回身向记者招了一下手。当听到身边的快门声,我也想抢拍时,由于镜头太短无法捕捉到被摄者,精彩瞬间已消失。第二天香港有家报纸头版以“彭走董留”为题刊登了董建华回头挥手、彭定康背对记者的照片。
相关阅读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