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片社:打造中国一流影像数字化服务平台
中国图片社:打造中国一流影像数字化服务平台
朱一南 张丹雨

张胜利研发的二代翻拍仪。(中国图片社器材销售部 供图)
2020年6月,中国图片社购入的那套漂亮的“文化遗产解决方案飞思one(PhaseOne)”,引起了“老技师”张胜利的好奇心。
他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操作几次,便推着一小车零件,一头“猫”进了单位的“小二楼”——这个略显神秘的小楼坐落在宣武门外西里的居民楼后面,是中国图片社传统的暗室放大工作的地方。
此时,中国图片社刚刚完成中国照片档案馆数字化项目的立项不久。在之后两年间,图片社将要完成档案馆里约180万张珍贵底片和照片的高清数字化翻拍及整理工作。这是新华社总社交给中国图片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工作艰巨、意义重大。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拥有最早拍摄于1892年的大量珍贵历史底片和照片,这些照片的数字化工作是对我国历史影像资料的抢救性修复与保护,也为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数字图片资源支持。
这套几十万元的“飞思”设备,正是为这个项目而购置。
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项目,中国图片社果断抽调精兵强将,决心不仅要把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项目完成好,更要借此趟出一条高清数字化影像服务之路,为国家各种大型展览、各级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提供珍贵照片、档案等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以此打造中国图片社的数字化产业升级的“拳头产品”。

张胜利和他研发的二代翻拍仪。黄媛媛 摄

张胜利在工作台上操作机器准备翻拍照片。黄媛媛 摄
工作具体执行的担子落在了器材销售部等一众经验丰富的职工张志彬、王曦、张胜利等人身上。任务重,时间紧,成本高,大家热情很高,张胜利在投入到具体工作的同时,有了“吃螃蟹”的新想法,他决定向时任中国图片社副总裁袁满汇报——他想再“鼓捣”出一台“翻拍仪”。
得到领导的支持后,“小二楼”便成了他的“研发基地”。
中国图片社真正决定立项数字化项目,始于2019年。
何为“数字化”?顾名思义,是将原实质物体经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形成计算机内的文件。数字化文件不仅保有原文件所有属性信息,还可以被随时读取,从而大大减少了档案等实体在接触使用中遭受各种自然侵害或人为损害,同时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对照片、底片的数字化,目前业界主要有三种技术模式:一是采用高精度的数码相机系统进行原作翻拍;二是采用大型专业平板反射扫描设备进行扫描;三是采用滚筒式扫描仪对各类图像原件进行直接扫描,即电分。以上三类技术均可对各类图像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
相关阅读
-  
             约会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