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手斧
百色手斧
百科探秘
1986年春天,考古专家黄慰文专程前往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
黄慰文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一本学术刊物上看到广西同行发表的报告,报告介绍1973年~1986年百色地区发现的3000多件打制石器。其中一件大型尖状石器引起了黄慰文的极大关注。
1847年,法国圣·阿舍利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石器,这件石器经过去薄、精修边缘等技术加工,刃沿规整,左右对称,被称作“阿舍利手斧”(图1)。

(1)石器时代先进技术代表的阿舍利手斧
阿舍力手斧被考古界评价为人类第一件规范的、有程序的打制工具。古人在打制手斧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三维坐标。从手斧正面、侧面和根部观察,它们都是对称的。这个对称设计对于现代人来说轻而易举,可在蒙昧时代,它代表着直立人的智慧。阿舍利手斧是距今大约30万年前~150万年前石器时代先进技术的代表。
黄慰文在百色的意外发现让他兴奋不已:原来这些石器中居然有着类似阿舍利手斧的尖状石器,而且多达100多件。
这些尖状石器到底算不算手斧呢?
黄慰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手斧平面两边对称,断面两边鼓起来,中间一条缝合线对称;人手把握的部位两面也对称,这是手斧的特点。打一个片疤,片疤超过中线,而且跟另一面的片疤连接,就是典型的去薄。而砍砸器只有一面刃。
刃沿规整对称、有去薄、精修的痕迹,阿舍利手斧的这些技术特点在百色大尖状器的片疤上都可以看到,只不过它的个头大了一些(图2)。

(2)具备阿舍利手斧技术特点的百色手斧
符合阿舍利手斧技术特点的百色尖状器的出现,让黄慰文想起了学术界存在已久的“莫氏线”理论。
193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考古学家莫维斯在缅甸北部考察,发现大批单面打制的石器。东亚出土的石器大多是单面打制的砍砸器和石片,就是简单地把一块石头砸开来有个刃。虽然有从两面或三面交互打击成锐角、用于刺割的尖状器,但相对于精致的阿舍利手斧还是显得十分粗糙。
因为这种差别,莫维斯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陆一分为二:一边是先进的“手斧文化圈”,包括整个非洲、欧洲的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一边是落后的“砍砸器文化圈”,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这条无形的莫维斯线把生活在非洲和欧洲的直立人称之为灵巧的直立人,而生活在亚洲的直立人被叫作不那么灵巧的直立人。莫维斯的这个假设把东亚和东南亚评价成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图3)。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