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青春无悔(2)

2023-05-25 16:48:3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青春无悔,通过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保存的影像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当年的幸福生活。 陈祖涛:儿童院有音乐组,蔡转喜欢音乐。我参加木匠组,用刨子、凿子

青春无悔

通过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保存的影像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当年的幸福生活。

陈祖涛:儿童院有音乐组,蔡转喜欢音乐。我参加木匠组,用刨子、凿子打制板凳,学习木匠活。

蔡转是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的女儿,蔡和森牺牲后,党中央送她来到苏联。

蔡转:我一到苏联,就对钢琴很感兴趣,就自己去摸,会弹一点。当时听到的都是那时候苏联流行的歌曲,以后就组织我们学习音乐(图2)。

(2)蔡转(左)在文艺演出中弹琴

蔡转在儿童院学会弹奏的第一支曲子就是后来在中国广泛传唱的《喀秋莎》,这首歌曲给蔡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可是没过多久,流行的音符突然改变了。

1941年6月,希特勒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战争使这首歌变成了现实。

陈祖涛:上面把我们撤退,每个小孩一个小背包,里面装了生活必需品。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儿童院一下子失去了强大支持,被转到苏联红十字会管理。苏联红十字会竭尽所能,也难以给儿童院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这使原本不愁吃穿的孩子们一下子要面对生存的考验。

陈祖涛:老师提出一个口号:自救。我们自己种土豆,我是吃土豆长大的。

生活条件的急转直下,让孩子们不得不想办法度过难关。

蔡转:陈祖涛是我们的班长,那时候每个班都有一块园地,种包菜、胡萝卜。他很能干,带领我们班种的菜最好。一种菜,食堂就有菜吃了。

这种近乎残酷的生存考验一直持续到1945年。这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同样在5月,17岁的陈祖涛读完了十年级的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苏联工科类院校的最高学府——鲍曼最高技术学院(图3)。

(3)陈祖涛和苏联同学在一起

陈祖涛:鲍曼最高技术学院属于半军半民性质,有坦克系、仪器系、大炮系,我考取了机械系,是民用的。那所学校很严格,不收外国人,就是苏联的少数民族也不收。但我凭着好成绩考上了。

蔡转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报考了莫斯科斯大林第二国立医学院。

蔡转:我觉得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我选择了学医,治病救人。

1947年,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许多中国孩子考上大学,大家四处分散,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为联络感情,“苏联中国留学生会”在莫斯科成立了。自小就是孩子头的陈祖涛和刘允斌以及张太雷的儿子张芝明一同被选为负责人。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中国留学生会”成为中国留苏学生了解国内局势、交流互助的重要组织。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幻灭——蓝色角逐(二)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