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黄昆(2)
本真黄昆
郑厚植(中科院院士 原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当时黄昆希望在第一、二、三章用一个清楚的物理图像,让刚入门的人能够了解晶格物理力学的基本物理问题。
黄昆非常注重建立物理模型,因为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理论的精髓。
黄昆:我的习惯是不喜欢干大家都干的事情。
朱邦芬:可是玻恩不同意,玻恩觉得他的理论框架很完美,两个人为此争了起来。波恩当然要黄昆坚持按他那个做,黄昆不愿意。
最终黄昆以科学上的创见和执着说服了玻恩,在书稿加上了头三章引言,玻恩非常满意,并在给好友爱因斯坦的信中对黄昆大加赞赏,说书稿内容已完全超越了他的理论。这就是被世界固体物理学学子们奉为圣经的经典书籍《晶格动力学理论》。
郑厚植:凡学固体物理学的,就必须要学懂这个基础知识,否则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这本书奠定了他在国际固体物理学界“昆仑”般的地位。50多年来,这本书一版再版,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在亚马孙网站随时都能查到正在进行的售书记录。
朱邦芬:他的这本书出版50年后还有人在引用。2001年,我查了一下,被人们引用将近6000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同期黄昆又接连创立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黄-里斯理论”和“黄方程”。
夏建白(中科院院士、黄昆的研究生):一个科学家能够得到一个国际上命名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不错了,而黄先生得了4个:黄-里斯因子、黄方程、黄散射、黄-朱模型。这个就能代表他的学术成就。
黄昆32岁时,就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成为固体物理界颇有名气的新星(图2)。

(2)风华正茂,硕果累累的黄昆
有人猜想,如果黄昆继续留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奖是完全有可能的。他的导师、合作者、同学,甚至在他当时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工作的同事,有4人以上获得了诺贝尔奖。不仅如此,当时黄昆还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美丽的英国姑娘艾弗里斯。
可是,黄昆停止了自己可能更加辉煌的科研生涯,告别了恋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
杨振宁先生保存着1947年黄昆写给他的一封信,黄昆在信中写到:获得诺贝尔奖固然重要,但是有什么比建立高等物理研究中心,把中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起来,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评价黄昆先生,很多人用本色二字。回国、到大学讲课培养物理人才,这就是年轻的黄昆为报效祖国脚踏实地迈出的第一步。
1951年,黄昆回到祖国。他走上北大的讲台,开始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基础学科教学生涯。以他的学术造诣,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上普通物理课应该是一件信手拈来的轻松事。但黄昆却不然,上一堂课常常要认认真真准备十几个小时。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