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生(2)
建筑人生
冯纪忠:当时我非常兴奋,觉得可以大有作为了。我出去念书,念建筑,就一直存有这个心。我回到上海一看,都是外国人搞的东西,这个不行。一定要我们自己来。而且战后,大量的需要我们来建设。
记者:那时有没有发现自己建设的思路,可能跟当时的环境或者需要会有一些差距?因为您在维也纳学到的,应该说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建筑思想、建筑理念。
冯纪忠:主要就是苏联专家莫欣。他那个思想是太老了,他觉得上海要摊大饼,往外摊出去。我是绝对不赞成的。我认为是应该往外扩展,但不是摊大饼,应该是区域办法。这样交通才可以做到分类。可以有高速交通,有区域交通,有内部交通,这样城市大了也不要紧,枝叶很清楚。无原则扩大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规划上头基本上没有听他的(图4)。

(4)冯纪忠(中)全力以赴投入上海旧城改造的规划设计中
因此,冯纪忠对上海的规划,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有机疏散。就是将整个城市按功能分成区域,当中用绿化带分隔开,互相之间有机组织在一起。这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还不完全相似。
冯纪忠:有机就是它跟母城,跟左右,跟城乡的关系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是有联系的。可持续发展仅仅是一个方面,是卫星城镇,是对子城跟母城来讲的。但是对于城市,对一个个小区,一个个街坊的改造它是更新。在和谐条件下更新。为什么我叫它和谐?是人的和谐,人在里面已经多少年,有一个传统了。这个生活,周围环境的一切都跟他有关系。你把人全部搬光了改造一个区,让这些人换了地方。
记者:这些人跟这个房子和居住的地方就没有关系了,被割断了。
冯纪忠:被割断了。现在生活都割断了,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而不能是以一个物为本。
记者:不能以房子为本。但是现在我们的古建筑保护经常会以房子为本,就是房子留下来了,里头没有人了,空的。
冯纪忠:对。
记者:所以您所说的有机也是这样一个有机,有生命的。
但当时,冯纪忠大城市区域规划的思想并没有引起建筑界的普遍重视。后来许多大中型城市,无法遏制地走向摊大饼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
1952年,有两件事情足以让冯纪忠一生引以为傲。首先是这年年初,主管华中地区的陶铸,请他设计的武汉东湖客舍建成了。毛泽东主席上世纪在武汉和视察南方时,曾在此工作和生活。
另外一个更具深远意义的重大收获,是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机,冯纪忠和同事们在同济大学创办了国内城市规划方向的第一个专业。因为这时,他的思维已经从建筑设计倾向于城市规划。他意识到,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培养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阅读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