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葡萄常”——中国记忆(2)
百年“葡萄常”——中国记忆

(3)挂着霜的玻璃葡萄
1915年,常家的玻璃葡萄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中国的茅台酒一起获得了金奖。
为什么不能传给男孩啊?常家因为老祖的四个儿子,后来都败了家。
常弘:过去不是有点钱了嘛,八旗子弟嘛,玩,就不正经干活,女孩子就在家里干活。
葡萄绝技让常氏家族走向鼎盛,可是常家第三代,却成了纨绔子弟,两代人辛苦创下的基业差点毁于一旦。为了保护“葡萄常”的绝技不外传,老人们立下了传女不传男的规矩。常在的三个女儿和两个孙女,五个女子为了守住绝技,竟然立下了终身不嫁的决心,人称“葡萄常五处女”(图4)。


(4)图组:为守住“葡萄常”绝技,五位女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然而,接踵而至的荒乱岁月,却让她们无法继续家族手艺。为了生活,她们曾一度沦落街头,靠卖白薯、炸油饼度日。“葡萄常”手艺一度中断。
解放后,政府扶持手工艺生产,精美的玻璃葡萄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葡萄常”手艺又一次焕发出光彩。
当时的《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亲自采访“葡萄常五处女”,写下了“葡萄色紫损红颜”的感慨。
五个女子不惜以青春生命维护保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手艺呢?
在演播室里,常弘为我们展示了“葡萄常”制作的几个主要程序:透明的玻璃珠要蘸两遍秘方配出的颜色,让颜色更加逼真(图5)。然后,再沾一层融化的白蜡,原本透亮的颜色马上暗沉下来,具有了真葡萄肉质的特点。虽然今天看来,这些工序都过于简单,可是在一百年前,常家先祖能想到用这些方法让玻璃葡萄更加逼真,让人不得不佩服。


(5)图组:蘸色
“葡萄常五处女”中年纪最小的常玉龄,是常弘的姑奶奶。常弘从小与常玉龄一起生活,按照旗人的规矩,常弘称呼她为二爷(图6)。葡萄的制作,全部靠手工完成,行里人管这叫作“肉绞铁”,是用双手换饭吃的苦活儿。我们家老人的手都是伤痕累累的,常弘说,她曾经对这个家传绝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