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道——于丹《论语》感悟(3)
诚信之道——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感悟:我们说诚信诚信,诚是信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忠诚,没有了一份真切的诚意,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对他人守信呢?
魏征是历史上进谏的功臣。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决定在全国征兵,由于征兵数量老不够,他手下有一个人叫封德彝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说中男年不足18岁,你看他体格魁梧身强力壮,那也许是他瞒报了年龄,所以不见得非要按照过去说的到18岁才征兵,可以一概征上来。李世民一想国家正缺人,就答应了。一个文件签署下去,到了魏征这儿,魏征坚持不办,给退了回来,退到李世民那儿再下来,他再退回来。往返四次,李世民大怒,急召魏征。说你什么意思啊?国家现在急需兵源,老百姓里面一些人不愿意打仗谎报年龄,你看那些大小伙子身强力壮非说不到18岁,我就是征了他们又怎么样,你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己见呢?魏征跟李世民说,你这样做的话就会失信于民。你既然向他去征兵,让他们为这个国家去打仗,你总要对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有一份起码的信任。你一直觉得这些人谎报年龄,那你逼着他去打仗了,军队的数量虽然多了,但是人心散了。军队有没有战斗力在于人心而不仅在于数量,如果失信于民,出尔反尔,朝令夕改,那么这个军队的战斗力是凝聚不起来的,这个国家的诚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李世民听了以后觉得魏征说的是对的,不仅采纳了他的这个建议,要求坚决按照18岁征兵这个条文执行,同时还赐给魏征一个金瓮。
崇德以辨惑
诚信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正所谓,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但是,当你面对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时,往往内心会产生波动、迷惑,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子张问:崇德,辨惑。学生说,老师,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才能去辨明很多的迷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你不是想提升道德吗?我就告诉你两句话,第一叫主忠信。就是以自己的忠诚、守信作为内心的依据,立住这一点;徙义,迁徙的徙,就是人可以有思想的改变,可以改变一些判断,但是必须要合乎义,用合乎道义的标准去改变思想。内心主忠信,合乎道义改变思想,这不就崇德了吗?道德不就提升了吗?而道德提升之后,人才能够去辨惑,不至于像山羊那样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所以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颜渊》)这情况我们现在都有吧?爱之欲其生,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件事,喜欢一个机遇的时候,觉得好得不得了,希望长长久久千年万世,一直这样下去才好呢,这就叫爱之欲其生。突然之间反目又恨死这个人这件事了,恨不得马上就死就消失,这就叫恶之欲其死。孔子说你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还不迷惑啊?所以一个人不能恒常的话,失去自己内心的判断标准,就会表现出大迷惑,我们现在总在说世象纷纭,说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去看清这些纷纷芸芸的世象。慧眼何在呢?它不仅关乎智慧,还关乎一个人的自我判断和内心恒常的力量,要想对世界守信,对他人守信,先要看看能对自己的生命忠诚守信吗?这是你辨惑的前提,所以孔子从来是把崇德、辨惑连在一起的,提高道德是分辨迷惑另外一种方式,这两个是捆绑相生的。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