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文化散文:历史见证者(3)

2022-08-24 19:17:5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历史的脚印,那天,我们的游艇在芦苇环抱的七里海穿行,眼前仿佛重现了这一幕幕場景。一个于方舟虽然倒下了,但千百个于方舟站起来,昂首走上救国救亡之路,而

历史的脚印

那天,我们的游艇在芦苇环抱的七里海穿行,眼前仿佛重现了这一幕幕場景。一个于方舟虽然倒下了,但千百个于方舟站起来,昂首走上救国救亡之路,而今先辈的梦想一一实现了,那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信仰是一片天边的云朵,停不下来脚步,只为追求天边那一缕早霞,那是生命的颜色。

2019 年春日,我们去参观红军东渡黄河时路过的赵家沟,听说赵家沟就坐落在永和梯田下的山坳里,毛主席当年还曾在那里住过,大家的兴致一下子就上来了。

1936 年2 月,毛泽东挥毫写下了荡气回肠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等雄心和胆魄!这首《沁园春·雪》,适逢运笔在他统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的日子。红军将士从2 月20 日出师东征,到5 月5 日回师陕北,历时75 天,转战山西50 余县,粉碎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图谋,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我党历史上留下光辉的脚印。

车从山路盘旋而下,如游龙走蛇缠绕山梁,绕了一圈又一圈,那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完全颠覆了我对黄土高坡的印象。来的路上,我也目睹过裸露的黄土沟壑,骨瘦嶙峋,给人几分幽远的苍凉。陡然间,我诧异地发现一枝无名花,开在寸草不生的孤崖上,枝繁叶茂,格外惹眼。我迅即拍下来,很想知道它如何生存,又如何盛开的。当地友人告诉我,这种花的生命力就出自坚韧而耐旱的基因,许多花草由于土地贫瘠和缺水无法生存时,它却能破崖而出,迎风绽放。我顿悟:这不正是红军东渡黄河,勇于绝地逢生的精神吗?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陕甘苏区仅有一万余人,苏区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红军给养困难,扩军也不容易。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大地蚕食鲸吞,国民党又纠集陕甘宁绥晋五省军队对苏区“围剿”,堪称危急存亡之秋。85 年后的今天,回看红军东征的壮举就可发现,红军东征确为挟百战余威,绝地反击的英明之举。

我们走进赵家沟,村口墙上绘着红軍东征的一幅幅彩画,生动再现了红军与赵家沟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我们走进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感受着伟人谈笑间指点江山的豪迈气魄。友人告诉我,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十三个日日夜夜,有五天是在赵家沟度过的。在简陋窑洞里,主席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正是这一战略决策促成了半年后的“西安事变”,至此,中国革命迎来了峰回路转的新阶段。

我走出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望着远方的永和梯田,但见一层又一层的郁郁葱葱,带着乾坤湾的神韵,铺展在黄土高坡,伸向飘着白云的山野。哦,多美的黄土地,我看到了红军的脚印仍在向前延伸,她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像九曲黄河百折不挠,像孤崖的无名花自强不息,像今天共和国的脚步一往无前……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